【中新社北京七月三十一日电】(记者 刘育英)三十一日发布的《二0二四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显示,第二产业仍是百强县发展的强劲引擎。
二0二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当日在北京举行,赛迪顾问在论坛上发布的这份报告涵盖百强县榜单、千亿县和工业大县发展模式研究等。本年度百强县评选继续设置「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个指标为核心的「双门槛」,即GDP大于等于六百亿元(人民币,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于等于二十亿元。
赛迪方略县域经济总经理余德彪介绍,百强县东部地区占六十六席,中部地区占十八席,西部地区占十三席,东北地区占三席。其中,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二十五席、十五席和十二席。
研究发现,百强县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百强县与「粤苏浙鲁」等经济强省在总体规模、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比肩;第二产增加值超过「粤苏浙鲁」等经济强省,第二产业仍是百强县发展的强劲引擎;「富民」与「强县」并重,百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介绍,二0二三年,中国一千八百六十五个县、市、旗,贡献了全国百分之三十七以上的GDP,百分之三十九以上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百分之四十六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
中国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县域经济、县域工业是国民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层面,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保持县域经济中工业占比基本稳定;县域工业要深度嵌入当地城市群、都市圈的产业体系中,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相配套;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