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不顾国际社会停火止战呼声,执意扩大在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盟友美国几度试图调停均不见效,面临愈来愈大外交压力。《纽约时报》周三(11月1日)指出,美国总统拜登政府任内将外交重心转向对抗中国与俄罗斯,奉行「极简」中东政策,早已为今次冲突埋下祸根。分析称拜登政府在中东一味顺应以色列保守派政府,从未兑现关注巴人权益的承诺。如今巴以冲突局势一发不可收,拜登的外交政策也再陷困局。
报道提到,与早前多名民主党籍总统不同,拜登任内没有任命中东和平特使,也没有责成国务卿努力缓和巴以关系。与之相反,拜登政府试图促成以色列与沙特关系正常化,希望一劳永逸缓和局势。前总统奥巴马政府时期中东和平进程谈判代表马可夫斯基称,「拜登的目标似乎是稳定中东局面,而非进行可能会又一次失败的尝试。」
3项对巴人承诺无一兑现
在竞选总统期间,拜登曾承诺重开巴勒斯坦位于华盛顿的办事处、重开美国驻东耶路撒冷领事馆,并表示会重新宣布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定居点属于违法。然而相较竞选时夸下海口,拜登任内却冷处理中东局势,3项承诺至今无一兑现。
《纽时》引述匿名美国官员消息称,拜登政府专注抗衡中国,俄乌冲突爆发后又转向针对俄罗斯。在外交领域分身乏术之际,拜登政府显然无意主动接手处理中东问题这一「烫手山芋」。2021年5月,以军轰炸加沙地带持续11天后才达成停火协议,但拜登仅表示会延续在中东地区「安静的外交」,并未有进一步行动。
全盘延续特朗普中东政策
报道还指出,拜登政府官员普遍认为,相较激怒以色列右翼政府,以及支持特朗普的国会保守派共和党人要付出的政治成本,认真处理中东问题的收益微乎其微。智库中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埃尔金迪表示,其后果便是拜登几乎全盘延续特朗普时期的中东政策,「我从未想到他的做法会与特朗普如此相似。」
前总统布殊时期美国驻耶路撒冷大使库尔泽表示,受特朗普时期明显偏向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影响,拜登就任总统时,面对的是中东地区的「烂摊子」。然而拜登声称会与巴人重新对话并提供援助,却搁置了重新开放大使馆等重要承诺,「这无疑传达出一种消极讯号。」
库尔泽提醒,如今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制造人道主义危机的谴责声愈演愈烈,拜登政府肯定会意识到,美国民众对以色列的同情正在转向谴责,舆论压力更或影响拜登明年大选的选情。然而拜登政府的「冷处理」中东外交政策,已经损害了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信誉,势必让拜登政府支持以色列、平衡中东局势的努力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