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10個月本港錄得28433宗科技罪案,比去年同期下跌2.2%,損失42.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跌4.7% 。其中,網購騙案錄得9575宗,佔整體科技罪案33.7%。對比去年同期,雖然大部分科技罪案均下跌,但網購騙案卻上升1836宗,即23.7%,損失3.3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逾一倍。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梁以德表示,上升幅度因市民習慣網購,騙徒覷準機會設下陷阱,而金額大幅上升因本年多宗涉及大額加密貨幣或外幣兌換案件,損失最大單一案件接近300萬元。一般的網購案騙徒假扮成賣家,以特別優惠、限購、減價、極低兌換率或外地代購作招徠,要求先匯款,拒絕當面交收,收款即失聯。網購騙案熱門包括旅遊套票、演唱會門券、服飾、化妝品、家具電器、電子產品、嬰兒用品及網上遊戲賬戶或道具。除以優惠價錢吸引市民,騙徒亦利用稀缺的商品作招倈。騙徒亦會假扮成買家,以虛假入數收據作匯款證明,或是將未能兌現支票存入賣家戶口,營造虛假入帳記錄,取貨後失去聯絡。
警方近日在網購平台Carousell上,留意到另一款利用釣魚連結的網購騙案有上升趨勢。騙徒先假扮買家向賣家提出預先付款,再要求賣家按下超連結,進入虛假網站輸入網上銀行賬戶登入資料及一次性密碼以收取貨款,當騙徒獲得有關資料後,就會將受害人資產轉移。今年1至10月,此類利用釣魚連結的Carousell網購騙案錄得644宗,損失3600萬元。最大損失單一案件90萬元,受害人為一名32歲會計師。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吳柏慧表示,Carousell在今年8月初推出「平台收款功能」,在8至10月期間平台上利用釣魚連結的網購騙案顯著上升,共330宗。案中騙徒假扮買方以盜取賣方的銀行登入資料。當賣方在Carousell刊登廣告後,騙徒會隨即透過Carousell傳送私人短訊,表示有興趣購買貨品,出示偽造的截圖,表示想利用「平台收款功能」過數,需要索取賣家的電郵地址。
當賣家提供其個人電郵地址後,就會收到一個偽冒Carousell官方平台所發出的電郵。電郵要求賣家點擊超連結到指定的網站收款,該虛假網站會偽裝成Carousell的付款平台,要求賣家選擇收款銀行。當受害人選擇收款戶口後,就會被轉至另一個網站,網站假扮成收款銀行頁面,指示登入其銀行戶口及輸入一次性密碼以進行收款。此時騙徒利用有關資料,在另一個電子裝置登入受害人的戶口,將結餘轉走。當受害人收到銀行的轉帳通知時,戶口存款已被轉走,損失比一般的網購騙案更嚴重。
梁以德表示,警方聯同多個網上購物平台合力打擊騙案,當接獲報案或網巡發現詐騙專頁,會立即向有關的網上購物平台作出舉報,以盡快移除有關用戶。在本年1至11月成功移1萬個可疑的專頁或用戶,當中包括接近2700個Carousell用戶、接近4600個Facebook專頁或用戶,超過2500個Whatsapp賬戶及290個Instagram用戶。警方期望透過及早移除詐騙專頁及可疑用戶,阻止騙徒繼續犯案。
警方今年2月推出升級版「防騙視伏App」,新增可疑來電警示、可疑網站偵測及公眾舉報平台,為市民提供一個可靠的防騙及事實查證工具。截至11月底下載量已超過84萬。而警方與金管局及金融機構共同推出的「可疑帳號警示」(簡稱「高危警示」)亦在本年12月進入第三階段,覆蓋範圍由原來的轉數快、網上銀行、電子錢包及銀行櫃台交易,進一步延伸至自動櫃員機。市民在轉賬時,如果收款賬戶與「防騙視伏器」的詐騙資料庫記錄相符,系統便會發出警示,提醒市民取消相關交易。於2024年第三季系統共發出24000個警示,及時提醒客戶取消相關高危轉帳。
隨着網上購物日趨普及,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的騙徒潛伏各網購平台尋找獵物。演唱會門票或大型運動賽事門券成為熱門,當不可以在坊間輕易購買時,受害人即使質疑賣家的可靠性,亦會冒險進行交易。同時騙徒亦會強調有關的貨品受多人追捧,引導受害人需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決定,否則有關的貨品就會沽清,當受害人急於促成該交易的時候,就會放下戒心,容易墮入陷阱。
臨近冬至、聖誕節和農曆新年,市民購物意欲提升,相關的網上購物騙案亦有可能增加。根據過往經驗,騙徒會以相關節日的貨品作招徠,誘騙受害人購買如盆菜、聖誕套餐和裝飾品等。市民在歡度佳節的時候,亦要小心網上購物騙案。(記者 區天海)
頂圖:左起: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吳柏慧、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梁以德、Carousell 旋轉拍賣集團幕僚長陳素玲。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