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頂住外部極限施壓,中國進出口創歷史同期新高
香港新闻网 4小时前 8591

“強勁的出口提振了中國經濟,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將超過政府設定的目標。”美國彭博社14日報道稱,據中國海關總署當天(14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7.2%;進口8.79萬億元,下降2.7%。

日本《朝日新聞》稱,中美貿易戰在今年4月激化,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一度高達145%,中國對美出口連續3個月同比下降,但中國通過拓展其他市場,依然實現了出口增長。同期,中國對東盟、歐盟、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都實現了增長。《華爾街日報》稱,中美5月會談後達成關稅休戰協議,貿易緊張局勢緩和,中國6月份的出口增長速度加快,超出市場預期。

據悉,今天(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將發佈另一項重要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彭博社等多家外媒認為,出口增速加快,進口增長恢復,國內消費提振,這一系列積極信號有助於中國實現2025年GDP增長“5%左右”的預定目標。

中國山東自貿區港口。新華社資料圖

對東盟進出口總值增長9.6%,對美下降9.3%

數據顯示,東盟繼續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值為3.67萬億元,同比增長9.6%。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東盟“10+1”外長會上,雙方確認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磋商,一致同意提交今年10月舉行的領導人會議核可并簽署,發出繼續推進地區經濟一體化、打造高水平區域自貿網絡的清晰信號。

今年上半年,歐盟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2.9%,穩居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地位。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14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50年來,雙方經貿合作優勢互補,雙邊貿易額增長超過了300倍。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進出口2.82萬億元,同比增長3.5%,平均每天進出口超過150億元,相當於建交時1年的貿易值。

瑞士《金融與經濟報》14日引述專家評論稱:“中國出口經濟為上半年畫上了一個清晰的驚嘆號。”但歐盟正在為另一件事焦頭爛額。美國總統特朗普12日宣布,將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分別征收30%關稅。14日,歐盟各國部長聚集在布魯塞爾開會,討論這一問題。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表示,30%的關稅“實際上將禁止”歐盟與美國的貿易。

中美貿易情況也受到關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進出口總值2.08萬億元,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1.55萬億元,下降9.9%,進口5303.5億元,下降7.7%。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影響,中美貿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長轉為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達到20.8%。近期,日內瓦、倫敦經貿會談取得積極進展,中美貿易有所回升。6月份進出口值從5月份不到3000億元,回升到超過3500億元,同比降幅也明顯收窄。

王令浚表示,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這既是全球化時代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是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客觀要求,也是兩國企業創新協同與民眾福祉提升的現實需要。據了解,目前中美雙方團隊正在加緊落實倫敦框架有關成果。中方願再次強調,日內瓦共識和倫敦框架來之不易,訛詐脅迫沒有出路,對話合作才是正道。

《紐約時報》稱,在美國關稅衝擊下,亞洲國家都在尋找美國之外的新貿易夥伴。“在特朗普總統的首個任期內,中國通過減少購買美國大豆來報復美國關稅。巴西填補了這一空缺,如今已成為中國大豆的主要供應國,讓美國農民面臨大豆產量過剩、買家不足的困境。”

中國某國際電商倉庫內,堆滿了發往世界各地的快遞箱。新華社資料圖

6月數據“超出市場預期”

14日披露的還有一項重要數據:進入6月份,中國進出口、出口、進口這三項指標同比全部實現正增長,而且增速都在回升。具體看,6月份進出口規模達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2%,規模為歷史上月度進出口第二高位。其中,出口2.34萬億元,增長7.2%;進口1.51萬億元,增長2.3%。

“中國6月份出口增長超出預期,稀土出貨量飆升60%至歷史新高。”美國CNBC新聞網稱,中國6月份稀土出口達到7742噸,同比增長60.3%,比5月份增長32%,創下2009年以來最高水平。分析稱,中國放開部分稀土出口後,外國買家大量囤貨。

《華爾街日報》解讀說,以美元計,中國6月份出口同比增長5.8%,這一數據好於許多經濟學家的預測,也高於5月份4.8%的增幅。

上述報道稱,中美5月達成關稅休戰協議後,中國6月對美出口同比下降16.1%,因為高額關稅和全球關稅環境的普遍不確定性抑制了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即便如此,16.1%的降幅相較於5月份34.5%和4月份21%的降幅,已是明顯改善。

按照今年5月12日發佈的《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中美同步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暫停加征“對等關稅”90天,截止日期為8月12日。因此,有不少西方媒體和經濟學家認為,中美經貿形勢的部分回暖是因為美國進口商擔心兩國關稅戰再度升級而努力囤積中國商品,中國對美出口不太可能長期保持這麼好的勢頭。中美貿易關係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雙方須在8月12日之前達成一項永久性協議。

“變量可控”,中國海關總署負責人14日在談到對下半年外貿走勢的預期時,提到這個詞。他表示,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中國不斷擴大“朋友圈”,拉緊經貿合作紐帶,大力提振企業信心,共同應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

據介紹,上半年,中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夥伴數量達到61個,比2024年同期增加5個。在對歐盟、日本、英國等傳統市場實現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貢獻了更多的增量,上半年對非洲進出口1.18萬億元,增長14.4%,對中亞進出口3572億元,增長13.8%。“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最新一期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結果顯示,出口企業和進口企業信心都連續兩個月回升。

正在廣東某港口等待裝船出口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華社資料圖

今天將發佈重要數據

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近期多個國際組織都下調了今年全球的貿易增速預期。歐洲新聞網14日稱,未來幾個月,美國貿易政策對中國的影響將變得更加明顯,美國將於8月1日對中國之外的大部分國家恢復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美國和越南之間的協議也可能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14日表示,上半年美國對中國進行關稅極限施壓,是中國外貿面臨的外部環境中的一個極端事件,在這次嚴峻的考驗中,中國外貿超預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規模站穩20萬億元的台階,并創下了歷史同期新高。強大的韌性是中國外貿未來平衡增長的底氣和信心來源,這是由多個因素共同發揮作用而形成的。下半年,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仍然非常強,中國外貿仍然面臨嚴峻考驗,但中國外貿的強大韌性將持續發揮作用。

亮眼的進出口數據讓外界對中國經濟信心更足。彭博社14日發文稱,強勁的出口提振了中國經濟,根據該媒體的一項調查,中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長率可能略高於政府的全年增長目標,中國政府將在今天(7月15日)公佈這一重要數據。再加上中國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這將緩解北京在短期內推出額外刺激措施的壓力。報道認為,據此,中國可以保留使用刺激政策的空間,以防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在8月中旬臨時協議到期後再次爆發。

“太平洋兩岸的企業都在觀望,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能否就更持久的協議達成一致,或者全球供應鏈是否會因重新征收超過100%的關稅而再次被顛覆。”路透社14日稱。

美國《新聞周刊》則評論說,中國6月出口激增,進口意外反彈,為經濟提供了意外的動力。15日發佈的數據將進一步展示中國經濟的韌性。哥倫比亞商學院的中國經濟專家告訴該報,美國和中國有機會在8月12日之前達成協議,部分原因是雙方都希望達成協議。中國希望避免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美國方面在經歷了中國控制稀土出口後,也比以前更願意妥協。但鑒於美方政策的不可預測性,任何結果都不會讓人感到驚訝。(完)

编辑:高原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