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民眾集會抗議,不滿特朗普加徵關稅。 美聯社
美國總統特朗普設定的「對等關稅」暫緩期限周五(8月1日)到期,特朗普稱不會再次延長。美國目前已與多個貿易夥伴達成協議,歐盟和韓國將承受15%關稅,印度為25%,巴西更高達50%。《華爾街日報》指出,特朗普建立的新貿易秩序非常脆弱且缺乏合法性,將難以持久。
該報指出,特朗普在美國沒有付出代價的情況下,意圖透過讓其他國家付出更大的損失,逐步擊破每個貿易夥伴,讓他們看到若不按照他的條件達成協議,之後將面臨更差待遇。歐盟是少數能制衡美國的盟友,然而由於擔心美國拋棄烏克蘭或背棄北約,儘管已制訂報復計劃但從未實施。但中國對美國關稅進行果斷反制,得到與美國盟友截然不同的結果。
美可隨時威脅加徵更高關稅
特朗普一直認為其他國家佔美國便宜,令美國承受巨額貿易逆差,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對美國市場准入及其提供的軍事保護「收費」。部分國家已接受特朗普有關市場准入的條件,北約夥伴亦同意將國防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相關反應令特朗普緩和對北約和烏克蘭的態度,他周一縮短要求俄烏停火的期限,並威脅對俄羅斯制裁。
諮詢公司歐亞集團歐洲區總監拉赫曼表示,「特朗普對歐洲有兩個擔憂,一是他們佔了美國安全保護傘的便宜,二是他們的貿易不平衡,歐洲市場就像一個堡壘。在這兩方面,特朗普都進行勒索式施壓。」他分析稱,15%基準關稅和5%軍費開支承諾,代表了特朗普的勝利,令雙方之間的關係稍微穩固了一些。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表示,特朗普關稅的3個經濟目標分別是減少貨物貿易逆差、提高通脹調整後收入,以及提高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佔比,但《華爾街日報》表示,這些目標未有考慮消費者將承擔的關稅成本。達特茅斯學院貿易歷史學家歐文形容,最新的貿易協議是「君子協定」,總統在法律上不受這些協議條款約束。特朗普可隨時以任何理由再次威脅加徵更高關稅,包括威脅奪取格陵蘭島,或假借保護美國科企免受歐洲稅收或審查的名義。特朗普亦繞開美國國會行事,即使已有美國法院裁定特朗普利用制裁法來全面徵收關稅的做法屬非法,但他仍一意孤行。
德極右批歐盟被殘酷地敲詐
此外,這些協議的單邊性質亦增加其脆弱性。因不符合自身經濟利益,其他國家遵守協議的意願亦更弱,尤其許多細節尚未敲定。日本已就特朗普要求該國對美5,500億美元(約4.3萬億港元)投資的解讀提出質疑,歐盟亦不保證實現6,000億美元(約4.7萬億港元)投資承諾。
特朗普透過脅迫手段達成協議招致反對聲浪,亦恐難令其持久。法國極右國民聯盟領導人勒龐稱,歐盟的協議是「一場政治、經濟和道德上的慘敗」。德國極右另類選擇黨(AfD)領導人魏德爾抨擊,「歐盟任由自己被殘酷地敲詐了一筆。」
《華爾街日報》分析,特朗普之所以能達成協議,是因其他國家與美國深厚的經濟和安全關係,但隨着這些國家未來數年在其他地方開拓市場並建立自己的軍隊,這種籌碼的分量將會減弱。由此產生的國際體系對美國的依賴性將降低,且穩定性也會降低。
●關稅恐致每個美國家庭每年平均損失逾二千美元。 彭博社
經濟學家料美明年通脹高峰
美國「對等關稅」定於8月1日生效,多名經濟學家預測,若關稅政策不變,到年底前企業終將因承受不住財務壓力而被迫調整售價,通脹高峰將於明年出現,屆時關稅影響將逐步擴散至美國整個經濟體系。
關稅影響逐步擴散
美國陸續公布針對各國的新關稅稅率,美媒Vox Media指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仍充滿不確定性,到目前為止企業尚未大幅調漲價格,主要因為多數國家的關稅還沒開始徵收,因此關稅對物價的衝擊並未完全顯現。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增長2.7%,高於5月的年增幅2.4%,食品、住房和二手車的價格漲幅甚至更高,這是通脹可能正攀升的第一個跡象。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若關稅政策維持不變,物價將持續呈現上升趨勢。
特朗普政府指控關稅將推升物價的說法不實,但穆迪分析公司經濟分析師科雅表示,「我不認為通脹預測有誤,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麻省理工學院高級研究員霍農也指出,現在物價漲幅還不明顯,但到8月底時回過頭來看便會發現,關稅真的推升物價上漲。
投資研究機構晨星公司美國經濟首席分析師卡德威爾預測,通脹高峰不會出現在今年,而是會落在明年。關稅影響屆時將逐步擴散至整個經濟體系,且影響將非常劇烈,因為即使那些與美國已敲定貿易協議的國家,如今也面臨過去難以想像的高額關稅。在新冠疫情後,消費者已飽受通脹壓力之苦,因此企業目前不願大幅調漲商品價格。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估計,關稅恐致每個美國家庭每年平均損失2,300美元(約1.8萬港元)。
编辑:高原
极易付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