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香港受惠「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和優質營商環境,經濟復甦勢頭穩固,特區政府昨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長預估數字,季內受到個人消費、政府消費開支、投資(固定資本)、出口及服務業等經濟各主要組成部分均增長加快,第二季GDP上升3.1%,連升10個季度,高過市場預測的2.8%升幅,也高過第一季經調整的3%升幅。不過,政府發言人昨指出,美國加徵關稅、減息步伐不明朗,以及「搶出口」效應預期會在今年稍後時間消退,這些因素的變化將仍會影響香港的經濟表現。
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第二季香港經濟各主要組成部分增長加快。其中,私人消費開支第二季按年上升1.9%,第一季則下跌1.2%。政府消費開支第二季按年升2.5%,升幅較第一季的0.9%加快。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繼第一季上升1.1%後,在第二季與上年同期比較上升2.9%。第二季貨品出口總額按年上升11.5%,升幅較第一季的8.4%進一步加快。貨品進口第二季實質上升12.7%,而第一季的升幅為7.2%。服務輸出第二季上升7.5%,服務輸入則上升7%。
政府發言人昨表示,在出口表現強勁及本地需求改善的支持下,本港經濟在第二季繼續穩健擴張。根據預估數字,第二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3.1%,略高於上一季的增幅。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第二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進一步上升0.4%。而第一季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則由升3.1%調整為升3.0%。
私人消費開支連跌四季復增長
特區政府分析指出,按主要開支組成部分看,外部需求表現強韌,加上美國關稅措施暫時有所緩和帶動「搶出口」效應,整體貨物出口增長加快。受惠於訪港旅遊業強勁增長、跨境運輸量進一步擴張,以及金融及相關商業服務活動在本地股市暢旺下表現活躍,服務輸出繼續顯著擴張。本地方面,受本地消費市場回穩所支持,私人消費開支在連續四季下跌後恢復溫和增長。同時,整體投資開支隨着經濟擴張而進一步上升。
展望未來,發言人表示,亞洲尤其是內地經濟持續穩步增長,加上特區政府多項提振消費氣氛、吸引投資、開拓多元化市場,以及推動經濟增長的措施,將會繼續為香港各個經濟環節提供堅實支持。然而,外圍環境不確定性依然高企。美國近日重啟加徵關稅,將對全球貿易流向、當地經濟活動及通脹增加壓力,同時美國減息步伐並不明朗亦會影響投資氣氛,本港經濟往後的表現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因素如何演變。
港整體競爭力和吸引力正增強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網誌亦提到,本港經濟持續轉型升級,近年有數個趨勢頗為明顯,包括(1)本港經濟持續增長;(2)資金持續流入,金融市場氣氛向好、住宅樓市也趨向穩定;勞工生產力有所提升,反映香港整體競爭力和吸引力正不斷增強。最近啟德體育園的「香港足球盛會」及會展「香港動漫電玩節」,吸引大批海內外粉絲,帶動相關產品銷售及造就商機;5月份零售銷售量錄得14個月以來首次按年增長,顯示消費市場呈初步回穩跡象,6月數字亦審慎樂觀。
他稱,政府過去一段時間全力全速發掘經濟新增長點,大力支持創新科技的發展,正正是希望抓緊科技創新帶來的發展,通過吸引更多企業落戶及本地企業的擴張,創造更多優質和高技術的就業職位,並對其他類型工作崗位的需求提供支持;未來政府致力開拓更多海外新市場、尋找新的合作夥伴、發展供應鏈管理中心等,讓香港可在這個複雜的地緣政治格局下靈活把握發展機遇。
今年第二季GDP修訂數字及全年GDP修訂預測,政府將會在8月15日公布。
廠商會:零售業挑戰仍多 需加速轉型
本港第二季GDP增長勝預期,經濟各主要組成部分都增長加快,連已經連續四個季度下跌的私人消費,在第二季亦轉升1.9%。不過,廠商會會長盧金榮昨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目前本港要克服的挑戰仍多,本地消費勢頭亟待鞏固,同時租金及人力資源成本居高不下,政府仍需加把勁增加經濟動能,而業界亦需數碼轉型、提升服務體驗、開拓銀髮市場,以及發展IP經濟等方面入手,發掘新機遇及提升競爭力。
盧金榮以零售業為例,目前面臨多重轉變及挑戰,包括電商競爭加劇、本地消費外流、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以及持續高企營運成本等。他認為,香港零售業、尤其是中小型零售商的數碼化步伐仍然較為滯後,但隨着愈來愈多市民習慣網上購物,建議零售商盡快發展電商業務,方便消費者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做好用戶數據分析,從客戶的購買歷史和瀏覽行為等數據,掌握他們的消費習慣、喜好和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品和服務,提高消費者忠誠度。
訪港旅客續增 彌補消費力外流
他續指,雖然零售業正面臨種種挑戰,但同時也有不少利好行業發展的因素,其中之一,是訪港旅客持續增加,今年首5個月旅客人次約有2,000萬,其中,內地旅客按年增加約10%,海外旅客增長更達18%,有助彌補消費力外流所帶來的影響。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則指出,本港零售現時復甦情況只是集中在一些與旅遊相關的行業,其他與本地居民相關的消費,仍未回復至過往水平,市民外遊及網購盛行等因素,仍然困擾本地的零售業。不過,他認為,關稅戰不及預期般嚴重,加上政府推出帶動旅遊措施,都有助增加消費。
預期餘下兩季經濟表現不會太差
對於下半年本港經濟的表現,吳卓殷預期餘下兩季的經濟表現不會太差,可能仍會有2.8%或以上水平增長,但要視乎多項因素,包括美國減低步伐,關稅戰的走勢,以至本港是否能夠將上升的旅客數字,轉化為消費。出口方面,不少出口商提前出貨,有助推動經濟增長。
中金公司中金研究院董事總經理趙揚亦指出,香港GDP已連續十個季度錄得正增長,充分展現其經濟的不凡韌性。隨着全球地緣政治政策塑造新的經濟格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雖面臨多項挑戰,卻同時蘊含發展新機遇。穩定的經濟環境有助國際社會持續看好香港,進而提振本地就業市場與服務業,推動香港經濟邁向更全面的復甦。
北都區拓高增值工業 馬時亨:助港經濟更平衡
(記者 蔡競文)特區政府日前發表新一份《香港營商環境報告》,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馬時亨昨在電台節目上表示,報告充分展現香港的營商優勢及現時發展,包括資金自由進出及金融制度穩定,特別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能協助外資企業進入內地市場;又強調對比東南亞地區以至全世界,特區政府的廉潔高效程度屬數一數二。
解決土地不足助工業發展
在訪談中,馬時亨將香港與瑞士作比較,指出兩地人口總數相若,並同樣在金融、旅遊及創科領域表現出色,但瑞士的優勝之處在於着重工業發展,特色產品涵蓋鐘錶和藥妝等;惟香港較側重發展金融業,有關行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25%,各行業分布不均。香港工業因成本太高而北移,相信北部都會區將有助香港發展高增值工業,同時解決土地短缺問題。
他舉例說,多年前一間芯片公司因香港土地不足而轉往上海落戶,反映土地問題限制工業發展,而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正可彌補這一不足。他兩周前視察該區,對其前景表示樂觀。
馬時亨又提到,香港貿發局、香港投資推廣署及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三位一體」推動貿易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強化香港的營商環境。面對中美關稅戰,他指香港以往主要與歐美市場貿易,現時需調整策略,開拓東南亞、南美及非洲等新興市場。尤其最近內地取消非洲國家商品進口關稅,香港應把握機會發展成為中國與非洲之間的貿易中介角色,促進非洲商品經香港進入內地市場。
此外,美國將於9月29日起終止所有國家及地區小額包裹免稅待遇,馬時亨則認為需進一步研究其對貿易、供應鏈及航運的影響,暫難評估對跨境電商及物流策略的具體衝擊。
编辑:高原
看牙就到诺雅美口腔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