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失利後,綠營側翼網紅“八炯”被揭發曾私下研究“納粹如何煽動群眾”、設立“納粹衝鋒隊”以“發起革命”等爭議言行。外媒據此提出質問:為何台灣政治圈頻頻觸國際紅線?
綠營側翼網紅“八炯”(圖源:台灣“中央社”)
今年上半年,民進黨發起“大罷免”行動,民間團體及泛綠陣營以“抗中保台”為訴求,希望罷免多名中國國民黨立委。“八炯”等親綠網紅帶頭宣傳和動員,成為罷免行動惹眼人物。
7月26日,“大罷免”首輪投票以0比25慘敗後,綠營內部出現裂痕。另一綠營側翼網紅“閩南狼”於8月3日發布視頻,指控“八炯”曾私下研究納粹如何動員群眾,甚至想發明“新的手勢”、“把部分人當成猶太人”以及建立“納粹衝鋒隊”。
視頻中還提及,“八炯”曾在4月的一次罷免造勢活動上使用“納粹老鷹”的視覺符號,相關標誌在罷免運動中多次出現。
事件震驚台灣各界,引發輿論嘩然。中國國民黨批評大罷免與極端主義連結,並指這場造勢活動上,沈伯洋、王義川等多名民進黨立委站在納粹符號前聲嘶力竭地操弄仇恨。德國在台協會也發文譴責有關行為。
BBC報道,這次“大罷免”中,民進黨默許側翼網紅言行扮演主旋律,若政治繼續極端化,恐導致社會出現更多激烈或偏差舉動,對台灣並非好事。
除了“八炯”,近期台灣政壇多次出現納粹相關爭議。分析指出,這反映出台灣歷史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大眾對世界史認識淺薄,與國際社會存在明顯落差。
台灣歷史學者李峙皞直言:“如果發生在西方社會,那些人的政治生命絕對會結束,但對台灣來說,納粹是一段陌生的歷史。”
事隔一日,民進黨回應稱,納粹對人類近代歷史上造成巨大傷痛,包括戰爭、種族滅絕,“民進黨的態度非常一致,讉責任何消費、運用納粹符號的行為”。
台灣旅美學者、美國得州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表示,民進黨雖然與“八炯”切割,但難以改變一般選民的負面觀感。在“大罷免”中,綠營默許側翼式的言行佔據主流,讓政黨應該有的主控權交給激進路線,這導致政黨形象受損,罷免的正當性也被質疑。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也表示,“八炯”和“閩南狼”都是知名親綠網紅,被外界視為“民進黨網軍”。事件曝光後,中間選民會覺得“原來在社交媒體看到的,是被操作出來的民粹”,這將進一步影響8月23日舉行的第二輪罷免投票。
全台24名國民黨立委及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7月26日全被否決。第二輪罷免案中,還有7席藍營立委遭遇罷免挑戰。
台灣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施威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民進黨從黨外時期就是靠法西斯式的宣傳手法凝聚支持,將矛頭對準外省族群,加以分化、對立,直到現在的“抗中保台”皆如此。這種針對單一族群的攻擊,現在仍發生在台灣社會當中。雖然這次罷免失敗,“抗中牌”開始引人反感,但不代表相關手法就此無效。類似法西斯化的行徑,需要台灣社會高度警惕。
看牙就到诺雅美口腔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