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8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丁非白、洪可润)夏日的江南骄阳似火,而千里之外的鸭绿江畔却凉风习习。幅员辽阔的中国,同一时间的气候差异也非常明显。
「这几天丹东白天最高温才27摄氏度,晚上睡觉还得盖薄被呢。」来自重庆的何玲今年6月就带著82岁的母亲来丹东避暑,「母亲在这里吃得惯、住得惯,平时还能到鸭绿江边散散步,生活特别惬意。」
曾经,北方人冬季去南方享受温暖的阳光,春天再回到北方生活,被形象地称为「候鸟族」。如今,越来越多南方人像何女士一家这样,选择「夏天住东北,秋天再回老家」,成为避暑的「候鸟族」。
在哈尔滨,来自安徽阜阳的薛先生夫妇夜晚经常到松花江畔散步。「几年前的夏天来哈尔滨探亲,我俩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现在我们都退休了,一到夏天就来避暑。」薛先生说,老家夏天闷热,哈尔滨夏天凉快又清爽,非常适合养生。
吸引南方游客的,除了凉爽的天气,还有市井街头的人文气息。薛先生夫妇现在也习惯了「上江沿儿」,早上和市民一起晨练,晚上到江边欣赏夜景。
「现在南方游客来东北,不只是看风景,还愿意体验『不一样』的生活。」黑龙江省雪之城医养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丽说。
旅游平台数据也证实了东北避暑的热门趋势。携程大数据显示,今年暑期(7月15日至7月31日),辽宁在线旅游预订人次同比增长138.14%,预订总金额同比增长70.58%。多家平台数据显示,东北暑期主要客源地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在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一处老年公寓,来自重庆的王阿姨已经住了一个月:「这里包吃包住每月才3000元,特划算。」公寓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里入住率已达98%,八成以上是南方老人,不少人直接预订到9月中旬。
更具地方特色的体验式消费受到追捧。在丹东市的一家满族民宿,游客可以跟著房东学做酸汤子、体验满族文化,这样的深度游产品价格比普通民宿略高,但是依然吸引了不少游客预订。
随著「避暑候鸟」逐渐增多,与之相关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许多地区推出特色康养项目。
黑龙江实施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提出创建若干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吉林则推出多个以「森呼吸」为主题的旅游康养项目;大连庄河市获得中国气象局授予的「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成为全国37个「避暑旅游目的地」之一。
全国旅游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吕君表示,随著「避暑候鸟族」群体的持续扩大,避暑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各地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避暑康养产品,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激发消费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