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北京九月七日电】(香港中通社特约记者庄恭百「这张是我从北京去武汉看樱花的车票,那张是我上大学时回家过年的,现在出去玩我也会取纸质票,留个纪念。」苗贺(化名)翻开她的车票收纳册,将几张有纪念意义的车票发布在社交媒体,收获数千个点赞,各地网友也在其评论区分享他们收藏的车票与故事。
近日,「纸质火车票即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中国内地民众集体怀旧。根据中国铁路部门规定,九月三十日之后,纸质报销凭证将全面停用,由电子发票取代,纸质火车票即将成为历史。
消息公布,不少民众赶在最后一个月前往火车站打印车票。来自重庆的林川君于三日专程赶到车站售票厅,将从重庆九三站出发的车票打印出来。「今年九月三日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我们刚好有个『九三站』,这张车票很有纪念意义了。」林川君告诉记者。
九月六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南站。在高铁自助售票区,七台机器面前都站满了等待取票的旅客。尽管多数旅客选择刷身份证进站,但有不少人仍在自助取票机前打印行程信息单。他们中既有为打印报销凭证而来的,也有为了「出行仪式感」而打印纪念的。
刚刚在年轻人帮助下取完车票的一位老人说:「我想留张票做纪念,就像从前的电报、邮票,还是拿在手里更有仪式感。以后没有纸质票了,我还真有些舍不得。」
「以前取到票才觉得这趟行程真正开始了。」就职于互联网公司的包柔(化名)告诉记者。她收藏有大学时期至今的所有火车票、景区门票和演出票,并用相框装裱起来,「每一张都是一段时光的见证」。
其实,铁路无纸化并非突然之举。记者了解到,内地火车票「无纸化」进程从二零一八年就开始了。自二零一八年海南环岛高铁试点电子客票,到二零二零年全面推广刷身份证进站,纸质车票逐渐淡出日常,车票上印有「仅供报销使用」。
如今,纸质火车票作为报销凭证的功能也将被电子发票取代。不少民众疑虑,以后老年旅客会不会遭遇「乘车难」?铁路相关部门表示,若旅客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在线上平台查看行程信息,乘车信息会以短信形式将其发到购票人预留的手机上。另外,车站仍提供行程信息单打印服务,包含车次、座位号、检票口等全部信息,方便旅客查看。
相关分析指出,无纸化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电子客票不仅减少纸质资源消耗,更有效避免丢票、排长队等问题,旅客可刷身份证进站,短信提醒、app随时查行程,其好处用「方便」二字便可以概括。
随著纸质车票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纪念方式正在兴起。在社交媒体,一款「票根纪念册」小程序吸引众多网友关注。据了解,该小程序可以自主编辑电子票根,下载到相册再自行打印出来便可以获得与纸质火车票同样的效果。
「时代向前,纸票退场是必然。」苗贺一边整理车票一边说,「但它们承载的记忆不会消失。也许未来博物馆里,这些小小纸片会成为一代人共同的旅途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