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維港畔,30℃的海風吹不散人們對“機遇”的熱情。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內,來自中國香港、深圳、海南、蘇州等地的企業家們忙著遞名片、加微信,緊凑高效地尋找著合作夥伴。9日上午,距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正式啟動倒計時100天之際,“海南自由貿易港推介會暨政策解讀會”在此舉行。這是海南官宣將於12月18日進入自貿港建設全新階段後,首次赴境外做“自我介紹”。
“登陸”香港、面向世界,海南這一步,在外界看來頗有深意——一個是全球知名的成熟自由貿易港,一個是新興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雙港”如何聯動協同、瓊港如何攜手并進,一直備受矚目。
海南省委書記馮飛在致辭中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海南自貿港建設都是重大國家戰略,“二者的互動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推力”,希望同香港加強全方位合作,合力提升區域影響力、輻射力。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每每提及香港,海南官方總會配上“學習榜樣”“合作夥伴”等定語,態度很明確。不僅如此,海南省財政廳廳長蔡強更正面回應了“海南是不是可以替代香港”這一關鍵問題,明確表達建設海南自貿港“不是為了和香港競爭”。
為推動瓊港合作走深走實,進一步提升海南自貿港核心政策在香港知曉度,吸引在港企業和人才到海南投資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推介會暨政策解讀會”9月9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圖為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局長唐華在產業推介會上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香港中通社記者洪少葵攝) 香港中通社圖片
有趣的是,一天之後,同樣的地點,香港將迎來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論壇作為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一環,今年的主題是“合作求變,共建未來”。而自2013年以來,香港與“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的商品貿易額大幅增長近八成,為同期香港對外商品貿易額增幅的3.2倍,達到約2800億美元。
一邊是海南所需、香港所長,一邊是香港所需、海南所有。當兩地進一步推進優勢互補,“一同走向全球”變得愈發具象化。來來往往間,自由貿易港承載厚望,更充滿無限機遇。
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線口岸”(貨運)集中查驗場。新華社圖
01競爭?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將正式啟動。按照官方說法,封關後,海南自貿港將實施更加開放的政策,與國際的往來將更加自由便利,與內地的聯繫將更加緊密高效。
而自今年7月國新辦發佈會官宣這一消息以來,外界關於“海南是不是可以取代香港”的討論不少,“雙港競爭”似乎成了瓊港之間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對此,海南省財政廳廳長蔡強在今天會上明確回應,“從目前的制度設計上,這是不存在的。” 作為一名財稅工作者,他很自然地從“零關稅”政策切入——根據香港海關官網,香港除酒類、煙草、碳氫油類、甲醇四類應課稅品需要繳稅外,其他都不繳稅。
而中國財政部、中國海關總署、中國稅務總局聯合發佈的海南自貿港進口征稅商品目錄,對應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2025年稅則中涉及進口的貨物有8960項。12月18日封關後,進口征稅商品目錄內的征稅商品有2323個,目錄外的“零關稅”商品6637個,約占全部商品稅目的74%。
這也意味著,海南自貿港的“零關稅”政策雖無法與香港比擬,但相較封關前,“零關稅”商品占比提高了近53個百分點,開放範圍和水平已顯著提升。
蔡強進一步解釋,2323個征稅商品中包含了大部分消費品,這是由於現階段“零關稅”政策安排主要集中在貨物貿易領域。而6637個“零關稅”商品基本涵蓋企業生產、加工、研發等環節所需的大部分產品,能够在享惠主體間免進口稅收流通。
更重要的是,“2323”并不是終點。按照蔡強的說法,封關之後,海南自貿港進口征稅商品目錄還會逐步縮減,“海南的‘零關稅’目錄一定會越走越短,但跟香港還是會有區別,因為香港是單獨關稅區,而海南不是”。
他希望藉此強調,海南現有的制度安排,并不是為了和香港競爭。中央讓建設海南自貿港,目的在於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進行制度型開放和制度集成創新。
作為中國最大經濟特區,“當試驗田”,正是海南自誕生起就肩負的使命。
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海南日報圖
02引流
不只“無法取代”,事實上,從自貿港啟動建設起,海南一直在“向香港學習、與香港合作”。
往遠了說,如海南省政協經濟委副主任、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李世傑曾指出,瓊港合作是海南自貿港面向全世界制度型開放的第一站。如果瓊港之間的合作層次非常深度、質量非常高,將是海南面向世界的全方位合作、面向世界的全方位開放的預演。
立足於當下,對港合作也是“必選項”。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曾指出,客觀地說,海南不算經濟大省,但是自由貿易需要流量。反過來,大灣區的流量又需要很多的出口,無論是貨物貿易、規則規制,還是人才等。因此,如果能讓更多的流量跟海南對接起來,對彼此將是雙贏。
最直接的流量來自香港豐富的企業資源。到今年3月的近7年間,香港在海南新設港資企業3470家,占海南省新設外資企業總數的42.4%;實際使用港資882.6億美元,占海南省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74.7%。
香港成為海南利用外資最主要的來源地,也是海南最大的服務貿易夥伴。今天會上提到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1—7月,香港在海南新設外資企業382家,同比增長7.3%,海南實際使用港資118.72億元,同比增長99.3%。
一些具體領域的合作也在持續推進,其中不少舉措具有引領性和開創性。
比如,在人才引進上,海南陸續出台了《支持港澳青年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就業創業實施細則》和人才引進的實施辦法,通過政策文件的方式吸引港澳青年來海南創業興業就業。今年出台的《認可香港職業資格目錄清單》進一步明確,海南將對香港醫護、建築師、律師等45項執業資格予以單向認可。
在融資上,2022年至2024年,海南已連續三年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今年將是第四次赴港發債,并首次發行航天主題債券。連續發行境外債券不僅為海南募集了生態環境保護、特色產業和民生保障等領域所需的資金,更重要的是,通過香港世界金融中心的平台,提高了國際“能見度”。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新華社圖
03互補
合作從來不是單向的。早在今年3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雙方簽署《海南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備忘錄》,明確將在經貿投資、金融、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旅遊和人才交流五個領域深化合作。
而今天會上,瓊港兩地要推進“優勢互補”再被頻頻提及。
海南省委書記馮飛表示,希望同香港加強全方位合作,“推動海南自貿港地緣優勢、空間優勢、資源優勢與香港發展優勢、開放優勢、國際網絡優勢實現叠加放大,合力提升區域影響力、輻射力。”
這樣的契合點更源自差異性,海南自由貿易港與香港的定位不同,重點發展產業也不同——香港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
而海南建設自貿港,則要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獨特以及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腹地經濟的優勢,重點突出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聚焦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即便僅從發展空間來看,海南就有著與大部分自貿港不同的優勢。如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自貿港研究中心主任於濤所說,海南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自貿港,自然資源的優勢顯而易見,土地面積分別是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約49倍和32倍。
在現場,一位來自香港製造業相關協會的負責人提到,香港正在推進“再工業化”,存在不同細分行業是否適合在港發展的問題。海南可開發麵積廣闊,有些因空間問題無法在香港發展的產業,就很適合放到海南發展。
在他看來,海南和香港類似,都在經歷產業走向均衡的過程。此前,香港高度依賴金融行業,海南的標誌性行業幾乎也只有旅遊等少數行業,如今雙方都在向先進製造業轉型。他很看好兩地在食品、生物醫藥、汽車製造等產業領域的合作前景。
一個現成的例子是,中國生物科技服務控股有限公司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落地的BNCT硼中子癌症治療中心,它是樂城港資醫療項目之一,也是在日本外第一個提供該療法的治療中心,讓國內醫療技術、裝備與國際先進同步。
治療中心為何選擇樂城?原因落在廣闊的市場和有關前沿醫療技術臨床研究和應用轉化的特殊政策上。其相關負責人曾指出,中心正式運營後,將利用樂城臨床數據向國家藥監局申請創新產品在國內註册上市,而後計劃在國內多個區域中心城市布局落地。
香港維港景觀。網絡資料圖
04共建
距封關運作僅100天。站在新的窗口期,瓊港兩地正迎來合作進一步升級的機遇。
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局長唐華在產業推介時表示,海南具有生態環境優美、市場輻射寬廣、經濟外向度高、人才吸引力強等獨特優勢;而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研發實力、金融服務優勢、國際化人才資源,可為海南企業提供技術、資金、人才等支撐服務。“未來,兩地開展產業協作,攜手鏈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前景一片光明,潛力無可限量。”
在海南自貿港的發展謀劃中,對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頗為看重,特別是做好高端購物、教育、醫療“三篇消費文章”。也不乏有人暢想,香港在文旅、教育、高端服務等領域經驗豐富,在錯位發展的基礎上,二者還能整合優勢,共建區域產業發展中心,在更大的範圍內聚集資源和開拓市場。
推介會現場,一些封關後港瓊合作的路線呼之欲出。
比如培育瓊港跨境產業集群,可以依託海南“零關稅+加工增值免稅”政策,吸引香港地區電子、醫藥企業在海南設廠,構建“香港接單-海南生產-全球銷售”的跨境產業鏈;
還可以利用好海南在運輸服務和加工服務方面以及香港在國際貨運、金融和高端商務服務方面的互補性,建設面向亞太地區的采購、配送和供應鏈管理中心,為兩地企業提供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
同時,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李枝平還提及,發揮海南“三度一色”的資源禀賦和香港地區作為國際樞紐的平台優勢,共同拓展“一帶一路”新興市場。
海南地處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要提升對外開放能級水平,加強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自由貿易園區的交流合作和功能對接,努力使海南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獨特作用。
而隨著“一帶一路”合作的深入推進,特別是在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的合作潛力持續釋放,香港在專業服務、國際規則、創新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經驗也將大有可為。
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香港與海南的合作,是“拼船出海”,一同走向全球。
编辑:高原
看牙就到诺雅美口腔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