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公布最新騙案數字,今年整體騙案升幅有放緩趨勢,1至7月錄得24644宗騙案,較去年同期升1%,損失金額43.4億元,按年下跌15.6%。
今年首6個月有957名專上院校學生被騙,當中本地生佔67.3%,內地生佔32.7%。投資騙案受害人超過85%為本地生,援交騙案受害人則較多為內地生。
損失金額方面,內地生佔超過一半,高達6031萬元,大多涉及電話騙案,平均每宗損失超過83萬元。單一被騙最多個案涉款1097萬元。受害者是一名25歲內地碩士生,他早前收到假冒入境處來電,稱其名下多個户口涉及金融騙案,騙徒將電話轉駁至假冒的珠海巿公安局,再出示偽造保密令,迫使受害人分6次轉帳作「資金監管」。在前3次轉帳時,銀行方面發現交易有可疑聯絡事主,但事主拒絕他人協助,最終受騙。
涉及內地生的騙案,增幅最多是網購。今年開始亦有內地生在租樓時被騙,首6個月錄得17宗個案,損失208萬元。投資騙案受害者則以本地生為主,佔整體八成半,今年首7個月損失金額最多是一名本地碩士生,墮入投資陷阱,被騙143.4萬元。
另外,近年不少學生成為騙徒對象。警方將本月定為「防騙月 」,會與金管局、青協、理大、中學及精神科醫生等方面成立的新平台,全面支援及保護學生免受騙案影響,對象會覆蓋中學生。
受害學生往往有情緒困擾,警方與青協上月開展先導計劃,由社工跟進轉介個案,提供心理輔導等支援,至今有5名受害學生及3名被捕學生獲得協助。青協副總幹事陳文浩表示,青少年被騙主要由於難辨真假訊息,以及容易相信騙徒的虛假情感,例如網上情緣,騙徒亦會用威嚇的手段,令年輕人無法作出理性判斷,他提醒青少年尤其要對陌生人提高警惕。
另外,金管局於去年要求銀行設立動態詐騙交易監控系統,亦在今年4月向銀行發出打擊傀儡戶口的指引,保障學生避免受騙。今年首7個月,銀行及警方透過實時偵測和騙案預警識別的詐騙個宗數達2200宗,比去年同期增加2倍。銀行提早介入,令每宗案件的平均損失金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三成。
《銀行業條例》於6月通過修訂,11月3日將推出新措施,容許銀行分享個人客戶資訊,進一步保障公眾利益;本月內會向所有銀行提供詐騙風險指標,提升詐騙監管效能。
看牙就到诺雅美口腔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