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一出版的《澳門特區公報》,刊登了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的批示,核准《淘汰汽油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從下周三起接受申請,至二零三零年十月十四日結束,資助金額按提交申請的日期而定,介乎一千五百元至三千五百元不等。該「計劃」旨在鼓勵自願淘汰汽油摩托車,並置換為新電動摩托車,以改善空氣質素並推動減碳。
這是譚偉文司長在此前出任環境保護局局長時,主導特區政府於二零二二年及二零二三年分兩階段推出《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的延續或「升級版」,資助對象範圍擴大至所有在澳門特區具備有效註冊的重型或輕型汽油電單車車主,但不包括在該「計劃」頒布之日或之後已被取消註冊且其後重新註冊的電單車車主,以及結欠澳門特別行政區債務的電單車車主。倘於申請期首年內(即二零二六年十月十四日或之前)提出申請,資助金額為三千五百元,其後申請年期的資助金額將逐年遞減。同時可獲豁免擬置換的新電動電單車的試驗號牌和註冊費用,即資助和豁免費用最高可達八千八百元。
譚偉文在出任環境保護局局長期間,就按照國家的減碳政策,及澳門特區政府的《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和《澳門長期減碳策略》,推出了《澳門電動車推廣計劃》,務求從科學及全面的角度提出推廣電動車發展的各項目標和措施,推動陸上交通運輸逐步邁向近零排放,並制訂及推行了一系列電動車的政策及措施。包括修改《機動車輛稅規章》,豁免徵收電動車的機動車輛稅,電動輕型摩托車、重型摩托車及輕型客車無須繳納車輛使用牌照稅(俗稱「行車稅」),及推出《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並鼓勵停車場經營公司與電動摩托車電池換電櫃供應商合作,增加設有換電櫃的停車場數目。另外,特區政府在公共停車位以免費方式提供充電服務,簡化私人停車場安裝充電設備的相關程序,並剛性規定所有新建的私人及商業樓宇停車場必須為所有車位預留慢速充電供電容量和基礎設施,所有新建政府辦公樓內的停車位百分之百地配置電動車充電設施;公共部門需購置或更換車輛時,必須購置電動車。在發出一百個八年期輕型出租汽車(的士)客運經營執照公開競投中規定,執照持有人須使用電動車輛;於巴士合同中規定所有屬首次註冊的營運車輛應為環保車輛,如純電動、天然氣或增程式巴士等,以增加環保巴士的普及使用。還積極推動綜合酒店娛樂企業引入環保車輛。
這些積極措施,推動車主在換車時,優先考慮購買電動車。截至今年九月三十日,全澳共有電動車一萬五千四百四十五輛,其中輕型汽車八千二百七十六輛,重型汽車一千二百七十五輛,重型摩托車三千八百四十四輛,輕型摩托車二千零五十輛。其中有車主是購買內地出產的「左軚車」,這除了可能是車主是「粵澳兩地牌」、「澳車北上」或「橫琴單牌車」的擁有者,方便在內地駕駛之外,也是對國產電動車的信任和支持。
不過,相對於截至二零二四年底,澳門機動車註冊總數達二十五萬三千一百八十二輛的保有總量來說,只有百分之六的電動車比例,仍然偏低。面對仍有二十四萬輛汽油或柴油車輛,特區政府推動汽車減碳的任務,仍然沉重。尤其是在目前全澳四千三百餘輛公務車輛中,環保車款佔比也僅是百分之六,具體包括一百三十八輛純電動車、六十輛混合動力車及五十三輛電動摩托車,更應當「以身作則」發揮帶頭作用。
澳門汽車電動化的進展緩慢,原因較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目前對置換機動車的資助措施,只是適用於摩托車,並不及於輕型汽車。而在澳門,「私家車」是市民「有車階級」的重要象徵及主流。因此,有關置換新電動摩托車的「資助計劃」,應當擴展到輕型汽車領域。實際上,在內地以至全球多數國家和地區,相關資助優惠都是以輕型汽車為主。這固然是出於「國情」/「區情」的不同,其他地方很少有澳門這樣的「摩托車世界」的現象,代步交通工具多以「私家車」為主的原因,但既然是同樣要「減碳」,而且《澳門長期減碳策略》將「陸上交通綠色轉型」列為核心支柱之一,在六大關鍵策略中,陸上交通電氣化佔據了最領先的位置,並明確定下力爭在二零三五年前實現新登記零排放輕型汽車及摩托車(電動車或其他技術)比例達到百分之百,建構覆蓋全車型的清潔交通體系,在推動陸上交通運輸領域達至近零排放的目標,因而就適宜「循序漸進」,在對摩托車置換電動車實施資助措施取得效果及經驗後,逐步擴展到輕型汽車以至污染程度更大的重型汽車尤其是柴油車。而且,公共機構的公務車,更需做好「帶頭羊」。
澳門車主置換電動車的積極性不如內地這麼高,可能也受到其他技術因素的牽制,比例充電設施的不普及等。其實,正如前述,特區政府已經就增設充電設施推出了系列措施,不過是欠缺類似「摩托車置換資助」的「物質刺激」手段。如果能夠推出對在住宅樓宇的自置停車位安裝充電設施給予一定的資金及技術支持的優惠措施,可能會刺激車主們在購買新車時,優先考慮電動車。
實際上,在澳門使用電動車,比在內地的「性價比」更高。因為一方面澳門的車輛多是在澳門的街道行駛,每天的行駛路程不多,因而不用擔心「冇電」,即使是「粵澳兩地牌」及「澳車北上」,也只能是在廣東省境內行駛,而廣東省內的充電設施已經基本成熟;至於「橫琴單牌車」目前更只是限於在橫琴深合區行駛,更沒有「冇電」之憂。另一方面,隨着電動車電池技術的發展,電池容量較大的電動車品牌、車型、款式漸增,充滿電一次可行走約三百公里,部分車型更逾五百公里,完全可以應付在澳門以至廣東省境內行駛所需。而隨著電動車市場日漸成熟,電動車與燃油車的售價差距愈來愈少,其日常維修保養成本及每公里行駛支出也較一般燃油車為低,整體開支成本上已有一定的競爭力,因而已經到了以「物質」手段「刺激」澳門「私家車主」在換車時,優先考慮購買電動車的時候了。這也是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這張「金名片」的重要內容之一。
實際上,汽車電動化已經成為國際潮流。二零二四年,全球輕型電動汽車的銷量接近一千七百萬輛,約占輕型車總銷量的百分之十九,相比二零二三年約百分之十五的銷量占比,電動汽車的市場占比有所上升。其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電動汽車銷量集中在中國、美國、歐洲和印度四大輕型汽車市場。上述四大市場二零二四年的合計銷量占當年年全球輕型車總銷量的百分之六十七。今年四月間,我國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發佈《關於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到二零二七年,基本形成多部門協同的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機制,政策法規、標準規範、技術裝備體系逐步健全。交通運輸行業電能占行業終端用能的比例達到百分之十。對此,一向作為「聽中央話」的「乖乖仔」的澳門特區,也應當在此領域緊跟中央的部署。
編輯:銘笙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