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0月10日電 滙豐控股9日公布,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恒生銀行,並撤銷恒生銀行上市地位。這單涉資千億交易,是香港今年最大金融併購。消息一出,引發各方關注,市場普遍認為,私有化對恒生及滙豐均有利,且滙豐此舉能維持香港金融市場穩定,符合社會期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私有化仍需過數關才能生效。
滙豐控股與恒生銀行發布聯合公告指,滙豐亞太作為要約人,已要求恒生銀行董事會向計劃股東提呈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將恒生銀行私有化。倘若計劃生效,計劃股份將予以註銷。收購作價擬以滙豐集團內部資源支付。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恒生銀行有92年歷史,是香港主要銀行之一,也是港股恒生指數的創立者,大約有400萬個客戶,不少香港市民均對滙控私有化計劃感到突然。
有港人坦言會有失落之感,“(光顧)數十年了,應有三四十年”,“它歷史都很久,一向服務都好。”
不少恒生銀行客戶亦擔心自己的恒生銀行戶口會消失,變成滙豐客戶。
對此,滙豐強調,恒生私有化後仍保留持牌銀行認可,並維持“四個不變”,包括獨立企業管治、品牌形象、獨特市場定位及分行網絡。也就是說,恒生銀行即便被私有化,恒生銀行戶口仍然存在。
滙豐行政總裁艾橋智指出,私有化恒生銀行是促進增長的投資,展現滙豐集團對香港前景的信心,與恒生銀行壞帳情况無關。
滙豐亞洲及中東地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亦說,明白有很多“長情股東”長期持有恒生,部分投資者甚至跨越幾代人,但相信此次私有化邀約建議,能公平地回報股東長期支持,為股東提供非常具吸引力的變現機會,以顯著溢價實現投資價值。強調此次是集團對香港作為主市場的重點投資,對香港經濟前景抱有很大期望。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日引述,滙豐集團向特區政府表示,會繼續以至加大在香港以及區內的投資;香港金管局回應查詢時表示知悉有關計劃,一直與相關銀行保持溝通,並按既定機制及程序進行有關監管審批。留意到滙豐表明交易是對香港一項重大投資。交易完成後,香港滙豐銀行及恒生銀行將繼續作為兩家獨立認可機構營運。
這一金融界的大事件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私有化對恒生及滙豐均有利。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出,恒生的壞帳率高,如由滙豐承擔,可免卻市場及股東的憂慮。同時私有化後,滙豐調配內部資源時會更有彈性,毋須再按上市公司的規定作調動。
作為香港上市銀行,恒生的運營表現需對外維持高透明度,未來若有更多負面新聞,將對其造成影響。經濟學者李兆波評價指,私有化並撤銷上市地位後,恒生業績將併入滙豐的總成績表,可減少內部資料被過度公開的機會。因此,有關決定不僅對恒生有利,對滙豐集團也有利。
“私有化對滙控是有戰略意義的!”還有分析提及,儘管這一英資財團在全球多處都有業務,但經過長期摸索,它發現亞洲才是最具盈利前景的地區,特別是在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香港是連接內地與全球的“超級聯繫人”,也是主要跨境財富管理中心,而恒生則在香港擁有相當雄厚的網絡,服務400萬名客戶,將其私有化,對滙控鞏固自身在香港的根基、更好地發展中國業務必然有利。同時,在這個爭取更高回報率的過程中,恒生的品牌價值也可發揚光大。簡言之,恒生和滙控是互相促進、互相成就。
此外,市場亦認為,滙豐此舉能維持香港金融市場穩定,符合社會期望。
香港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指出,恒生私有化後繼續保留銀行牌照,仍是獨立經營單位,香港總銀行數目不變,但上市公司減少一間。他不認為這會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估計私有化後,兩間銀行的人手會有調整,如資訊科技、風險管理等方面,集團可以聘請同一批人手去管理兩間銀行,節省人力資源。
至於對普通恒生客戶的影響,陳振英稱,日後客戶資料兩間銀行都通用,或對客戶更便利。他稱,雖然日後恒生不是上市公司,不用公布業績,但仍需根據金管局要求公布財務資料。
大行也多數反應正面。標普指,滙豐體系內恒生銀行是香港主要的本地銀行,在零售及中小企業市場擁有強大品牌優勢,認為私有化後恒生仍將以獨立品牌營運,反映滙豐對服務香港市場的長期承諾,同時相信恒生可受惠於更多共享資源,成本效率將得以提升。
瑞銀看法亦甚為樂觀,評價私有化恒生屬積極戰略之舉,可改善恒生效率及競爭力;投行摩根大通則形容滙控此舉屬“短期陣痛、長期受益”。摩通的速評指出,由於私有化涉資1060億元,對滙控2025年及2026年的總股東回報率造成負面影響,短期而言,預期股價將下跌數個百分點,但交易完成後將提升滙控的每股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私有化仍待相關條件達成後方能生效,包括獲股東投票75%支持,及少於10%的反對票等。
恒生銀行於1933年3月初創立,當年是香港主要華資銀行之一。上世紀60年代初,華資銀行因為過度放貸,加上房地產泡沫,觸發香港於1965年初爆發有史以來首次大型銀行危機。
當時危機牽連甚廣,恒生銀行出現擠兌,其後匯豐入主恒生,以港幣5100萬元收購恒生51%股權,但恒生保持獨立營運,並於1972年在港上市。(完)
編輯:銘笙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