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十月十日电】(高志苗)从普陀区举办首届TOP中央公园音乐嘉年华,到闵行区举行「春申美好生活季」,再到崇明区长兴镇上演「橘夜星河」农文旅派对……与传统「打卡地」相呼应,上海夜生活地图正不断更新,在更大的空间内激发「全域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增量」。
「二零二五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显示,上海夜经济指数连续第五年保持全国第一。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何建华近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发展夜经济是上海增强城市生活魅力的重要措施,夜经济不仅可以成为日间经济的有效补充,更能成为推动商业消费从市中心向区域商圈乃至郊区延伸的重要动力。通过发展夜经济,上海有望激发「全域活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每到傍晚,被评选为上海市首批「夜生活好去处」的首尔夜市便热闹起来。在这里,「韩风」潮流与市集烟火气融合,使其成为消费者打卡的活力地标。十年前,韩国人崔宗熙被首尔夜市自然交融的韩中文化氛围所吸引,在此参与多家韩国料理店的建设与成长。
「上海不断推动夜经济的发展,首尔夜市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每天都有许多韩国和中国的客人光顾我们店里。」崔宗熙说,「实实在在的人流、不断增长的夜间消费,让我们晚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这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离首尔夜市几公里之外的上海老外街也是上海夜间活力的体现。这条拥有廿三年历史的街区,除中餐外,还汇聚了及德国、泰国、印度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廿三家主题餐厅与酒吧,被称为「美食联合国」。消费者和经营者约百分之七十为外籍人士,构成一个稳定而活跃的国际社群空间。
「夜生活本身就是上海的一个代名词,」上海老外街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徐晨立表示,「上海拥有庞大的外籍人士群体,其酒吧数量也位居国内城市前列。在此基础上,我们致力于提供一种根植于海派文化的独特夜间体验。」在他看来,这种文化不仅吸引外国朋友前来,更通过他们的参与,为城市夜经济注入了更多元的属性与活力。
上海各区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适合区域发展的夜经济。上海市闵行区商务委副主任胡俊颖介绍说,闵行区通过整体规划推进夜间活动,夏季主打吸引国际游客,此外全年通过光影节、吃货节等「人造节庆」以及相关主题活动,持续引流。「在业态布局上,区域内也注重差异化发展,既有异国风情集聚区,也有古镇等融合江南水乡风貌与历史文化的本土夜经济场景,共同构成丰富的多维图景。」
何建华表示,近年来,上海夜经济从早期的「夜市一点零」发展到如今「食、游、购、娱、体、展、演」多元融合的「夜经济三点零」,是一个值得点赞的现象。未来,上海应进一步发展夜经济,让当地百姓和海内外游客沉浸式体味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