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四中全会今日至周四(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后称“十五五”)的建议,是此次会议最重要的议程。作为衔接“十四五”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规划,“十五五”如何应对内外挑战、锚定发展方向备受瞩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就此接受《星岛》专访,指出“十五五”规划相较于“十四五”既有延续性,也有颠覆性,其中新能源汽车、光伏及AI相关制造都会在“十五五”规划中有较大发展;惟如今所处的外部环境与此前不同,在科技实力提升后,面临的美国打压或更明显。
产业经济层面自信增强
余凌曲表示,“十四五”期间虽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疫情冲击、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与关税战等,但中国经济总体仍保持5%左右的中高增速,实现了较稳定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产业与经济发展层面的自信显著增强。他回忆,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中国仍处于被动捱打状态,而近期都在反击,这背后有自信心的支撑,包括华为、寒武纪都能制造出先进芯片,虽仍与英伟达有差距,但已能完全支撑自身AI相关产业发展。
这五年间,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领域增长明显,新能源汽车光伏全球市场份额已超一半,其中汽车业几乎所有产业环节均集中在中国,就连Tesla在华生产的车型,零部件供给本地化率也已超过90%;产业结构上,高端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包括旅游、文化、时尚等领域,占比和服务质量均提升。
高质量发展仍是重点
针对“十五五”规划,余凌曲指规划并非天马行空的设计,而是基于过去已形成的发展优势与向好苗头,进一步培育壮大,最终转化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相较于“十四五”,“十五五”既有延续性,也有颠覆性。其延续性在于高质量发展仍是重点,即经济规模体量在保持合理稳定增速的基础上,更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产业发展的水平。
至于颠覆之处,在于现今所处的外部环境与此前不同,余凌曲分析道,在科技实力提升后,面临的美国打压可能会更明显,中国出口投资亦都面临各方打压。就关税战而言,美国正持续压缩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空间,科技领域的合作、产业层面的协同,已很难像过去那样顺利推进。
因此,对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亦需要新的改革措施。他称美国封堵的是贸易,建议外向型经济可以从传统的“产品出口”转向“产业出口”或“产能出口”,比如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更多产业性布局,既能有效应对关税战冲击,也能打破“倾销商品”“挤压他人生存空间”等外部批评,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体系。
促进内需可持续增长
除外部挑战外,内需不足亦是“十五五”规划需解决的问题。余凌曲指出,最近CPI仍处负增长,这表明内需尚未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循环中的基础性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经济发展。若这一问题得不到系统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将面临挑战。因此,他指“十五五”规划中或会更强调自立自强的发展,如何促进内需的可持续增长、科技的可持续进步等。
针对技术进步,他认为一方面要通过投入来实现技术突破;同样关键的是,技术产业化后需要让老百姓消费,扩大内需,从消费端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而不能只是“把成果锁到柜子里去”。例如新能源汽车科技进步很快,这很大程度来源于消费增长快,形成盈利空间后,带动车企更多的投入。
在“十五五”规划中,哪些产业将受惠?余凌曲认为总体上仍是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他以芯片出口为例,目前芯片已跃居中国第一大出口商品,而这显示了背后产业结构的变化,该趋势则将在“十五五”规划中进一步体现,其中新能源汽车、光伏及AI相关制造都会在“十五五”规划中有较大发展;传统的如服装、袜子等附加值较低的行业,则可能进一步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
“AI+”料受惠政策利好
有新能源产业链企业高层向《星岛》表示,从行业预期来看,“AI+”领域大概率会迎来政策利好,例如消费补贴、企业扶持等,相关企业有望享受到产业红利。
对于新能源领域,他分析称过去五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接下来政策与市场的关注重点,可能会转向新能源基建,如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的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用户对充换电设备的需求不断上升,后续相关领域的投入将持续加大;此外,行业内还普遍预期,伴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提升,如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专属保险等市场环节的需求也将同步增长。
编辑:高原
极易付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