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以「光复」为名 名称中的…
华侨报 10-21 75775

 【新华社台北十月二十日电】(新华社记者齐湘辉、周文其)在台北东区,有一条纵贯南北的重要干道,名曰「光复北路」「光复南路」。这条路北可至松山机场,南可到基隆路,穿过松山区、信义区、大安区,沿途遍布大小店舖、办公场所、住宅民居,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在老台北人记忆中,对于延吉街至光复南路巷弄中弯弯曲曲的道路印象深刻,这条路原是「三张犁支线」铁道,总长二公里多,过去只要站在孙中山纪念馆的台阶上,就能看到列车缓缓驶过。

 在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八十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寻访宝岛光复印记,经常与「光复」这个名字不期而遇。花莲光复乡、光复车站、新竹光复路、光复桥、光复市场、光复厅……这些名字承载著历史记忆,已经融入台湾百姓日常生活。

 为何台湾有如此多地方以「光复」为名?细细考究,答案就要追溯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

 据史料记载,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投降,到同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举行,短短两个月台湾社会最忙碌的,就是改各种名称──人名、店名、公司名、街道名……为的是消除日本殖民色彩。

 一九四四年一月至一九四六年二月驻留台湾的日本记者伊藤金次郎记录下了当年「日本色彩之褪落」。他在文章中写道,日本投降后,台湾人不分城市乡村立即恢复原来姓名。街名中,与日本殖民台湾有关的名称,如以台湾「总督」命名的街道,一律改为中山路、光复路等。

 「对台湾而言,日本投降带来的最大意义就是台湾光复,证明台湾属于中国,这是国际公认的事实。」台湾史研究会理事长戚嘉林说。

 戚嘉林长期致力于台湾史研究。据他考证,日本在殖民统治台湾时期推行奴化教育,要求台湾人改日本名,台湾街巷也不能取中国地名,要依照「町目番」的日本方式命名。为消除殖民影响,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当时的国民政府下达对台北街道进行名称改正的命令,十一月十七日颁布《台湾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正办法》,确定四项命名原则:缅怀伟大人物和重要事件,如中山路、光复路和纪念郑成功的延平路等;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中华路、信义路、和平路等;宣传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如民权路、民族路、民生路等;适合当地地理或习惯,且具有意义。

 「台湾光复后,全台狂欢庆祝回归祖国。日本投降后,其文化影响迅速消减,台湾回归到中华文化体系的社会架构,这是历史事实,也从历史、文化上证明了台湾本来就属于中国。」戚嘉林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各县市乡镇出现了许多以「光复」命名的道路。不仅街道,市场、桥梁甚至乡镇,都出现了「光复」之名。戚嘉林说,更改地名对民众而言,不仅涉及称呼改变,还涉及户籍资料等一系列更正。当时台湾民众普遍欢迎,欣然接受地名更改。

 花莲光复乡就是台湾光复后新成立的乡镇。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将原名马太鞍的地区,通过行政区域重划,从原凤林镇、瑞穗乡等行政区分出多个村落合并,成立新的乡镇,特意命名为「光复乡」,以纪念台湾光复。一九五一年,原有的「台安」车站配合光复乡,也改名为「光复车站」。

 新北板桥最早与台北相通的一座桥梁在日据时期名为「昭和桥」,一九四五年后更名「光复桥」;日据时期新竹地区有一条轻便轨道,战后为庆祝台湾光复,被命名为「光复路」;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正对面,有一座「光复市场」,早年是周边许多眷村的「生活必需」,经改造如今已变身为现代化的市集……

 尤有纪念意义的,是台北中山堂二楼光复厅。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公会堂(今为中山堂)二层大厅举行,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兼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在降书上签名盖章。五分钟的仪式宣告日本在台五十年殖民统治彻底结束,宝岛重回祖国怀抱。如今,中山堂依然保留著举行受降典礼时的装潢风格,那见证了重要历史时刻的大厅改名为「光复厅」。

 「台湾有这么多地方以『光复』为名,说明台湾光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台湾自媒体人翟翾说,八十年过去了,光复的记忆一直存在于台湾人的日常生活中。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不可忘却的记忆。◇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