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文|避寒
编辑|避寒
说起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北京或者上海,其实不是,是重庆。
这座城市的人口超过3190万,面积8.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奥地利的国土面积。你没看错,一个城市,抵得上一个欧洲国家。
重庆到底有多大?
北京1.64万平方公里,上海0.63万平方公里,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重庆是北京的5倍,上海的13倍,深圳的41倍。
这还不算完,重庆下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总共38个区县。什么概念?一个普通省份也就十几二十个地级市,重庆一个直辖市就管着38个县级行政区。
站在渝中半岛看长江,你会觉得这就是重庆,开车往外走一小时,还是重庆,再开两小时,还是重庆。从主城区到最远的城口县,直线距离超过300公里。
1997年重庆恢复直辖市时,把原来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四个地级行政区合并。相当于把四个市打包成一个直辖市,这在中国城市史上独一份。
人口分布更有意思。
主城都市区22个区县,聚集了218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剩下32%的人口,散落在渝东北和渝东南的山区。城市和农村,现代和传统,就这样揉在一个行政区划里。
重庆城镇化率71.67%,听起来不低,但你看成都,城镇化率80.5%。武汉、长沙、西安这些中西部省会,都比重庆高。为什么?因为重庆管的地方太大,农村人口基数太大。
外地人来重庆,经常闹笑话。"你们重庆人是不是都吃火锅?""你们那边是不是到处都是立交桥?"殊不知,重庆的石柱县和酉阳县,山高林密,跟主城区完全是两个世界。
这种规模带来的问题很现实。
2024年,垫江县被纳入主城都市区,这个县人口63.69万,城镇化率只有51.94%。一个县的城镇化率,拖累整个直辖市的平均数。
重庆这地方,打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就不消停。
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化石,证明这里是东方文明发祥地之一。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将张仪灭掉巴国,在江州筑城,这是重庆建城的起点。
城址选在渝中半岛,长江和嘉陵江在这里交汇,天然的防御要塞,秦朝设巴郡,江州是郡治所在。汉朝时改叫江州,东汉一度把城址迁到江北嘴,后来又搬回来。
重庆这个名字,来得有点戏剧性。
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因为嘉陵江古称渝水,把楚州改成渝州。"渝"这个简称,用了1400多年。
到了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光宗赵惇原本封恭王,后来登基当皇帝。先封王,再当皇帝,双重喜庆,于是把恭州升格为重庆府,重庆这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但真正让重庆从地方城市变成全国性大城市,是近代。
1891年,重庆开埠,这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洋货从长江进来,川货从长江出去,重庆成了西南地区的贸易枢纽。
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当时市区面积不到50平方公里,人口28万,一个普通的川东城市。
1937年,一切都变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西迁,1938年,重庆成为战时首都。沿海地区243家工厂内迁,其中54%来重庆,学校、银行、报社、出版社,一批批往重庆涌。
1937年重庆城市人口47万,到1944年突破100万,1945年抗战胜利时达到125万。一座城市,8年时间人口翻了两倍多。
这些移民带来了什么?技术、资本、文化、人才,重庆从一个区域中心,跃升为全国第七大城市。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一部分企业和机构撤离,但重庆的工业基础留下了。
1949年后,重庆成为西南大区驻地,中央直辖市,地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
1954年,重庆直辖市撤销,降为四川省辖市,这一降,就是43年。
1997年3月14日,转折点来了。
因为三峡工程移民安置需要,第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重庆重新成为直辖市。
重庆的工业底子,在西部独一份。
抗战时期的军工厂、新中国成立后的三线建设、改革开放后的汽车摩托车产业,一层层积累下来。
2023年的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6%,高于全国平均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3.5%,高于全国平均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1%。
这个比例意味着什么?全国平均水平不到28%,重庆已经接近。而很多沿海发达城市,制造业占比早就跌破20%,重庆还在坚守实体经济。
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
重庆搞了一套"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三大主导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六大优势产业、十八条特色产业链。
听起来复杂,核心就一条: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
先说汽车。重庆汽车产业有基础,长安汽车总部在这里,2020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4.3万辆,2024年95.3万辆,4年时间增长22.2倍。
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问界系列,在重庆生产。长安推出的阿维塔、深蓝,都是新能源品牌。整个产业链从"3大系统、12大总成、56类部件"全部覆盖。
电子信息产业也在转型。
以前重庆电子产业主要做代工,组装笔记本电脑、手机,附加值低,利润薄。现在往上游走,做芯片、做显示屏、做智能终端。
2023年,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产量增长5.6倍,智能手表增长44.6%,服务机器人增长59.1%,这些新产品,代表着产业链的延伸。
智能制造是重庆的另一张牌。
数字化车间1231个,智能工厂211个,22家国家级卓越级智能工厂,数量居西部第一。这些工厂,机器人自动装配,数据实时监控,效率比传统工厂高出几倍。
说点实在的。
重庆工业增加值8912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4,内陆城市第1,规上工业营业收入2.8万亿元。这个体量,在中西部找不出第二家。
问题也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98户,看起来不少。四川18044户,陕西8237户,重庆排老三。制造业百亿级以上企业30家,千亿级只有长安和广达2家。
企业盈利能力偏弱,汽车产业营收规模大,销售利润率只有0.76%。化工、电子、装备这些行业,利润率在1%到3%之间,做得大,赚得少。
核心技术短板明显。汽车芯片95%依赖进口,车载控制器、车用半导体80%靠外部供应。电子产业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发展滞后。
研发投入跟广东、江苏、浙江比,差距不小。规模工业研发投入不到广东的1/6,不到浙江的1/3。技术攻关,还得加码。
重庆的野心,写在规划里。
2024年3月,国务院批复《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目标是国际化超大城市。
什么叫国际化超大城市?
外国驻渝领事馆13个,世界500强企业312家,国际友好城市52个,这是硬件。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开放通道,铁公水空四种交通方式。中欧班列从重庆首发,连通欧洲,长江黄金水道,货物直达上海。
2035年,重庆城镇化率要达到80%,现在71.67%,还差8.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进城,怎么进?进到哪里?
主城都市区扩容,就是答案之一。
2024年,垫江县被纳入主城都市区,这个县原本是渝东北三峡库区的一部分,现在划进主城,主城都市区从21个区县变成22个。
面积3.02万平方公里,人口2187万,这个规模,比很多省份的省会城市圈都大。
城市扩张带来的问题,得正视。
大城市和大农村共存,资源怎么分配?主城区搞智能制造,远郊区县搞什么?交通网络能不能跟上?公共服务能不能覆盖?
重庆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城市。
它像一个省,有发达的主城区,有落后的山区县,它又是一个市,所有区县都归市委市政府统一管理,这种架构,在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个。
优势是资源整合能力强,市里想推一个产业,可以调动全市的力量。劣势是管理难度大,38个区县,情况千差万别,一刀切的政策肯定不行。
重庆的未来,得看它怎么处理这些矛盾。
制造业能不能从中低端走向高端?新能源汽车起来了,芯片、软件能不能跟上?
城乡差距能不能缩小?主城都市区发展了,渝东北、渝东南的县能不能分到红利?
人口能不能留住?年轻人愿意来重庆,也得愿意留下,教育、医疗、住房,这些配套跟得上吗?
一个3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一个8万多平方公里的广域行政区,一个正在向国际化迈进的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这盘棋,下得很大。
能不能下赢,十年后见分晓。
参考资料:
《重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重庆市统计局官网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文件
《2023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联合发布
编辑:铭笙
澳门电召的士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