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萬千、悲喜交加”,在台灣光復80周年紀念日前,紀欣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專訪表示,喜的是八十年前中國取得抗戰勝利,台灣重回祖國懷抱,悲的是台灣光復四年後,兩岸即因內戰延續及外部勢力干涉分隔七十餘年。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紀欣,台灣《觀察》雜誌發行人,曾任“國大代表”、“中國統一聯盟”主席,長期從事兩岸研究。
歷經14載浴血抗戰,1945年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一度被日本佔據的台灣也終於光復。然而隨著國共內戰爆發,兩岸剛剛重新連接的血脈又被割斷,無數家庭、夫妻、好友被天險海峽所阻隔。
1987年台灣戒嚴後開放兩岸探親,並達成定海神針“九二共識”,到台當局兩任領導人李登輝“兩國論”、陳水扁“一邊一國”,而後馬英九時代兩岸往來繁榮、交流興盛,再到民進黨重新執政,再釀台海兵兇戰危。
“台灣問題是因民族弱亂而產生,本應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紀欣表示,台海兩岸關係受到台灣內部及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始終起伏轉折。
談及民進黨如何推進實質“台獨”,紀欣指出,2000年民進黨首次執政後,以“終戰”取代“光復”,取消台灣光復節放假,並以出生地取代籍貫,企圖切斷兩岸同胞的連結;2016年民進黨二度上台後,捏造出虛構的“台獨史觀”,更以“台灣地位未定”等謬論,欲誤導台灣民眾的國族認同。
每四年舉行的台灣大選,也成為民進黨形塑兩岸“對等存在、互不隸屬”的所謂論據。紀欣批駁指,台灣內部的政治體制變化,從未改變中國主權完整的事實,任何國家的主權不能由其中一個地區的投票所決定。
迎接台灣光復80周年,紀欣向記者透露,她與島內政黨及社團負責人、學者、抗日志士後人提議,將10月25日訂為國家級紀念日;若這一紀念日被訂立,必將激勵台灣同胞繼承抗日先賢先烈的愛國主義傳統,為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民族復興扮演重要角色,發揮積極作用。
今年以來,“疑美論”在台灣內部持續發酵,“大罷免”失敗暴露民進黨獨裁本質。紀欣認為,必須藉力使力,為統一籌謀劃策,讓台灣民眾了解兩岸不可能長久分隔對峙,外力也無法介入台海,並加強宣傳“一國兩制”是統一後台灣得以維持現有體制,又可長治久安的最佳方式。
“唯有中國復歸統一,台灣才能再次光復”,在台灣光復節恢復放假之際,紀欣發出呼籲。(完)

澳门电召的士
|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