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習近平今會晤特朗普 為中美關係作新指引 兩國將就共同關心問題交換意見 專家解析稀土涉台等重點領域
香港文匯報 3小时前 37416

●專家指中國已逐步展現出重塑中美交往規則的苗頭,近期的稀土出口管制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例證。●美國豆農們紛紛喊話特朗普,表示如果不能和中國達成大豆採購協議,美國將承受嚴重的經濟損失。●韓華海洋位於韓國的造船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經中美雙方商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當地時間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就中美關係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指出,元首外交對中美關係發揮着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此次會晤兩國元首將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長遠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我們願同美方共同努力,推動此次會晤取得積極成果,為中美關係穩定發展作出新指引,注入新動力。

在此之前,中美雙方已經歷過5輪經貿磋商,在最新一輪磋商中,雙方就出口管制議題,「對等關稅」進一步延長暫停期問題、芬太尼關稅和芬太尼禁毒合作問題、進一步擴大貿易問題、美方301船舶收費相關措施問題等,形成初步共識。業內人士普遍預期,這將為中美元首會晤奠定良好氛圍。

今年中美經貿關係呈現出波折中前進的特點。從芬太尼關稅到所謂「對等關稅」,美方先點起貿易戰戰火,後來隨着在日內瓦的首輪經貿磋商成果的達成,中美雙方在5月12日後迎來短暫緩和,共計取消91%加徵關稅,暫停24%「對等關稅」。8月12日,在第三輪中美經貿會談後,發布《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將關稅暫停期再延長90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今年以來雙方進行了三次通話,就中美關係穩定發展作出戰略指引,但自今年9月底以來,在美國的無理挑釁下,中美貿易摩擦出現再度升溫的跡象。對此,多位專家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並對中美雙方各自關切的多個領域作出解讀。

【大國關係】中方新三項指導原則 利於應對挑戰

回顧梳理今年以來三次通話,1月17日第一次通話中,習近平強調,我們都高度重視彼此互動,都希望中美關係在美國總統新任期有一個好的開始,願推動中美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進展。6月初第二次通話時正處於中美達成日內瓦聲明、暫停24%對等關稅期間,習近平表示,校正中美關係這艘大船的航向,需要我們把好舵、定好向,尤其是排除各種干擾,甚至破壞。第三次通話在中美第四輪經貿會談之後,彼時雙方已經就TikTok等問題進行了溝通。習近平強調,中美關係十分重要。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造福兩國、惠及世界。要實現這個願景,雙方都要相向而行、付出努力,實現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專家分析

國際問題專家、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元首外交為中美關係起到了「把舵定向」的關鍵作用,具體表現為,確定中美關係發展的指導原則、總體目標、戰略架構,在重大關鍵議題上指明共同努力的方向,以及確立協調彼此關係的關鍵指導方針。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方領導人明確的「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三項指導原則,有利於處置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對中美關係帶來的衝擊與挑戰,為中美關係以及整個國際社會,注入了至關重要的確定性和穩定性。因此,有理由對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保持謹慎的樂觀,也有理由相信,中國將不僅在中美關係,而且在整個戰後世界秩序和國際體系正在經歷的關鍵歷史階段,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全球的良性變革,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台海問題】美方對「台獨」表態將決定中美合作上限

在中美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第5輪經貿磋商期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聲稱特朗普政府不會為與中方達成協議,而放棄對台灣地區的長期支持。彭博社報道稱,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具爆炸性的焦點之一,而兩國關係已因貿易、技術轉讓等議題而高度緊張。美國政府是台灣地區最大的防務支持者,但特朗普曾暗示,台當局應該為美國的防務保護承擔費用。10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相關提問時強調,中方一貫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慎之又慎處理台灣問題。民進黨當局頑固「挾洋謀獨」利用各種場合兜售「台獨」分裂謬論,企圖顛倒黑白,混淆視聽,其行徑卑劣可恥,其圖謀注定失敗。

專家分析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若特朗普希望中美會晤取得成效,就必須在涉台問題上與中方保持「反對『台獨』」的一致態度,改變過去有意無意向島內「台獨」分裂勢力傳遞錯誤信號的立場。此前消息表示,中方要求美國明確承諾「反對『台獨』」,停止再用「不支持『台獨』」的說法糊弄中國,現在中美高層會晤即將到來,美國在涉台問題上的最新表態,很可能將決定中美合作的上限。美國有自身關切,中國亦有核心利益訴求。若特朗普僅想謀求自身利益,拒絕積極回應中方關切,中美合作便難以深入。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周小柯: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通過元首會晤溝通戰略性、長遠性問題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有利於為中美關係穩定發展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注入新動力。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台灣問題作為中國的內部事務,不容任何外來干涉。然而,從美國的一貫做法看,習慣於通過打「台灣牌」謀求一己之私利。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絕不會有絲毫的含糊和妥協退讓,美方若在台灣問題上繼續給中國製造麻煩,絕非明智之舉,無益於雙方經貿等實際問題的談判,無益於美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以及改進提升美國消費者的利益福祉。

【經貿關係】關鍵在美方撤銷不合理打壓措施

大豆貿易

9月底,美方出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穿透性規則,將數千家中國企業延伸列入「實體清單」。9月開始,中國對美國大豆訂單清零,9月和10月鎖定的1,200萬噸大豆,全部歸於南美市場。美國豆農們紛紛喊話特朗普,表示如果不能和中國達成大豆採購協議,美國將承受嚴重的經濟損失。有消息指出,中國在本收穫季首次從美國購買大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未直接回答,表示中方在有關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具體的問題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進行詢問。

專家分析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白明: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當一國遭遇不公平貿易保護措施時,有權採取反制行動。由於各國優勢產業存在差異,「交叉反制」成為符合規則的常見手段,因此中方對美國大豆的反制合理合法。若美方持續在關稅、芯片、芬太尼管控、航運限制及實體清單等領域對中國實施打壓,中方恢復進口美國大豆的可能性將顯著降低;反之,若美方撤銷部分不合理打壓措施,雙方重啟大豆貿易合作並非難事,可見這一合作的「主動權」實際掌握在美國手中。

事實上,中美在貿易領域的合作具有顯著的互補性。中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大豆為例,中國可為美國提供可持續的訂單支撐,而美國大豆供應也能為中國多個行業提供原材料保障。中美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深化貿易合作是順應經濟規律的必然選擇,也是維護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關鍵支撐。

「301」調查港口費

美方於10月14日落地對華造船「301」調查港口費措施。10月10日,中方宣布將對涉及美國旗、美國造、美國公司擁有、參股或經營等美國元素的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10月14日,中方決定將韓華海洋株式會社5家美國相關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單,禁止中國境內的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

專家分析

國際問題專家、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

航運與造船業全球化程度高,中方通過港務費、特別服務費將成本直接施加於美國控制或參股的船舶企業,將衝擊其全球供應鏈。針對涉美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將通過港口收費機制對美航運、造船體系加壓。另外,對韓華海洋株式會社(含其美國相關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單,則恰恰切中了美方借第三方遏制中國造船、航運能力的戰略意圖。

這種鎖定對手方敏感節點的方式,體現了「蛇打七寸」的威懾邏輯——即不以全面、泛化的反制為主,而是選擇對方最為依賴、最易被擾動的環節實施,有效提升反制實效,同時確保其影響範圍控制在最小範圍之內。

【稀土管制】中美化解分歧需找到利益平衡點

10月9日,針對稀土,商務部聯合海關總署連發4個公告,對含有中國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關物項、稀土相關技術、部分稀土設備和原輔料相關物項以及部分中重稀土等實施出口管制。特朗普在中方發布稀土出口管制公告後,聲稱自11月1日起要對中國產品加徵100%關稅,並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

專家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對於美國的無理行徑,中國已逐步展現出重塑中美交往規則的苗頭,近期的稀土出口管制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例證。根據美國國防部報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戰鬥機每架需要使用約418公斤稀土元素,驅逐艦和核潛艇需求大概在2,600公斤稀土元素和4,800公斤稀土元素。中國通過多份文件建立起全鏈條的管控體系,覆蓋原料、物項、技術及設備等,正是中國系統化、全面性和精確性構建出口規則,為世界安全負責的行為。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白明:從稀土來看,其核心價值體現在戰略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層面。作為高端製造、新能源、國防科技等領域的關鍵原材料,稀土的穩定供應直接關係到全球產業鏈安全與科技產業發展方向。中國在稀土領域的相關舉措,不僅基於保障自身戰略資源安全的考量,更着眼於全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規範開採、優化供應鏈,既避免資源浪費,也為全球科技產業的長期穩定提供支撐。兩國領導人圍繞此類議題的交流,正是化解分歧、找到利益平衡點的關鍵,對推動中美經貿關係重回正軌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銘笙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