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DNA双螺旋共同发现者沃森逝世,享年97岁,一生功成亦饱受争议
星岛头条网 5小时前 40739

揭示生命奥祕、开启基因革命的科学巨人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 Watson)逝世,终年97岁。这位美国生物学家于1953年与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成为二十世纪最具划时代的科学突破之一,为遗传学、医学、刑事鑑证以至伦理学带来深远影响。

揭示生命奥祕、开启基因革命的科学巨人詹姆斯·杜威·沃森

▲揭示生命奥祕、开启基因革命的科学巨人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 Watson)逝世,终年97岁。美联社

24岁震撼科学界 奠定现代遗传学基础

华生出生于芝加哥,自小聪颖过人,15岁入读芝加哥大学,19岁毕业,23岁取得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他赴剑桥大学从事研究,与克里克一拍即合,两人借罗莎琳・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的X光绕射资料,构建出DNA双螺旋模型——两条分子链如同扭转的梯子,完美解释遗传资讯如何储存与複制。

这项发现迅速改写生物学历史,并在1962年为华生、克里克与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赢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NA的双螺旋结构自此成为科学象征,甚至出现在艺术与邮票之中。

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 开启“基因时代”

此后,华生虽再无同等重量的实验发现,但他撰写的教科书及畅销回忆录《双螺旋》(The Double Helix)深具影响力,亦在哈佛大学及纽约冷泉港实验室担任要职,推动分子生物学及癌症研究。1988年至1992年间,他领导美国政府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为绘制人类遗传蓝图奠下基础。

华生曾坦言,他支持基因研究亦出于私人动机——其子鲁弗斯被怀疑患有精神分裂症,他希望透过了解DNA结构找到治疗之道。

后半生言论惹争议 声誉蒙阴影

然而,这位“DNA之父”的晚年备受争议。2007年他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杂志被引述称,非洲人的智力“不及白人”,引发国际哗然。虽然他其后道歉,但仍被冷泉港实验室停职并被迫退休。2019年纪录片中他再度重申同样观点,最终被实验室褫夺所有荣誉职衔。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前院长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直言,华生的言论“深具伤害性,也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除种族议题外,华生亦多次发表被指性别歧视或偏激的言论,令其晚年声誉蒙上阴影。

“我不需要以我命名的大楼,我已有双螺旋”

尽管如此,华生对科学的影响无可抹灭。他与克里克的发现,被冷泉港实验室总裁斯蒂尔曼(Bruce Stillman)形容为“与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定律并列,生物学史上三大里程碑”。华生生前曾自嘲说:“我不需要一座以我命名的大楼,因为我已有双螺旋。”

他于本周四(6日)在纽约的临终护理中心辞世,死于短暂病患。其子邓肯表示,父亲“直到最后一刻仍为减轻人类疾病而努力”。

这位毕生致力解码生命之谜的先驱,曾于2014年以破纪录470万美元拍卖诺贝尔奖章,最终由买家归还。随着克里克与威尔金斯于2004年相继离世,DNA结构发现三巨头的时代正式落幕,留给世人不仅是扭转现代医学的科学遗产,还有对科学伦理永恒的叩问。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