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内直达大湾区!黔南蔬菜出山“圈粉”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116分钟前 56591浏览

7月28日下午,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墨冲镇良亩蔬菜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冷链物流中心,工人们正快速将一筐筐鲜嫩茄子搬进车厢。

“时间一点都耽搁不得!18时前就要发车,明天这些茄子要出现在广州市民的餐桌上。”蔬菜基地总经理莫德芬一边盯着蔬菜打包,一边告诉记者。据了解,这个蔬菜基地日均生产蔬菜10吨以上,旺季时可达30吨,48小时内直达粤港澳大湾区。


都匀市墨冲镇良亩蔬菜基地。( 图源:桥城都匀)


同一天晚饭时分,湖南游客曾玉华一家在都匀石板街小店首次吃到声名远扬的“素瓜豆”,瞬间被贵州蔬菜“圈粉”,“这里的蔬菜,什么调料不放都好吃。我对接下来两个月的旅居生活充满期待。”曾玉华说。

一边是日均10吨蔬菜直达粤港澳大湾区,一边是蔬菜“圈粉”外地游客,从中可以一窥黔南州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剪影。

近年来,黔南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充分利用生态气候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数据显示,2024年,黔南州蔬菜累计种植面积291.07万亩,产量552.38万吨、产值135.59亿元。


对于蔬菜出山“圈粉”,黔南州有自己的特色打法。

黔南州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蔬果站站长罗飞介绍,该州以市场为导向,聚焦“在特色中找优势、在优势中促规模、在规模中创品牌、在品牌中要效益”的发展思路,突出抢早抓延,强化夏秋外销优势,提高冬春保供能力,做强做优蔬菜产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


如何找到发展优势,构建产业体系?黔南州的答案是因地制宜。结合各县市气候优势、区位优势、种植优势等,形成以罗甸、三都、平塘、荔波等为代表的低海拔高热区早春蔬菜及秋延晚蔬菜种植区,以都匀、龙里、惠水、长顺、贵定等为代表的城市保供蔬菜区,以福泉、瓮安、独山等为代表的中高海拔冷凉外销蔬菜种植区的“三区”产业发展格局。

今年,罗甸县冬春蔬菜产业迎来又一个丰收年。罗甸县农业农村局蔬菜发展中心主任李梅介绍,该县利用“天然温室”发展早春蔬菜。截至6月底,冬春蔬菜累计上市销售56.29万吨,产值达17.9亿元。


罗甸县祥脚村蔬菜种植坝区一角。(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图源:罗甸县融媒体中心)


如何让蔬菜摆脱“提篮小卖”的困境,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现代化产业?黔南州选择在优势中促规模

近年来,黔南州大力整合东西部协作、产业强镇、财政衔接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集成推广山地农机具等现代化生产设施,推动建成集中连片、配套完善、高产稳产的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266个、面积14.1万亩,带动蔬菜规模化种植面积达50万亩。同时,按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规程,指导生产主体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基地建设,并积极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024年,新增认定蔬菜类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个,认定蔬菜类生产基地累计达31个、面积超2万亩。

蔬菜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黔南州在规模中创品牌、在品牌中要效益。罗飞说,“全州全面推行‘绿博黔南’品牌包装,规模化基地产品一律执行‘公用品牌+子品牌’模式进行销售,分级包装上市率达85%以上。”

如今,罗甸的“黔甸”、独山的“秀峰”、龙里的“湾滩河”、三都的“水家山菜”4个蔬菜品牌成为热销市场的金字招牌;龙里豌豆尖、平塘皱椒获地理标志产品认定;龙里黄瓜、福泉大福姜获绿色食品认证;罗甸鲜食玉米、罗甸螺丝椒、福泉辣椒、惠水黄姜、龙里豌豆尖、长顺茭白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一批批黔南蔬菜打响市场,出山圈粉。

编辑:铭笙


热点推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