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六月十八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潘功胜十八日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旨在推动金融市场创新、支持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潘功胜在上海举办的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一是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高频汇集并系统分析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黄金、票据等各金融子市场交易数据,服务金融机构、宏观调控和金融市场监管。
二是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
三是设立个人征信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个人征信产品,进一步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四是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业务规则,支持上海发展离岸贸易。
五是发展自贸离岸债。遵循「两头在外」的原则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
六是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
七是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包括开展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试点。积极推动上海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发行科创债券。
八是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推动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便利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
潘功胜强调,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三大支付货币,在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前茅。未来,主权货币国家需强化财政纪律和金融监管,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为全球金融稳定贡献力量。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巩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号
【香港中通社六月十八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潘功胜十八日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全球第三。
潘功胜还表示,近年来,传统跨境支付体系面临的问题逐渐突显。全球希望改善跨境支付体系的呼声不断高涨,新兴支付基础设施和结算方式不断涌现,推动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朝著更加高效、安全、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未来会持续增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已初步建成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另外,当天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参事室)局长(主任)王信表示,未来美元的地位取决于两方面,目前市场上对美元的信心有所下降。
王信说:「未来美元的地位,一方面取决于美国经济、美国政策,我们已经看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看到市场上对美元的信心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他的主要货币和其他主要货币发行国的各方面发展,这是一个综合的结果。」
他指出,如果从过于依赖美元的体制走向几个主要货币互相竞争,对主要货币发行国的政策有某种约束和激励,应该是一个更好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