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八月十四日电】(记者孙玲玲)记者十四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近日研制出能量密度超过六百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和四百八十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其性能指标比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提高了两至三倍。
相关研究成果于十三日晚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能量密度是电池的核心指标,突破电解液设计瓶颈,开发新一代更高能量、更长续航的锂电池技术,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各国研究人员都在力求攻克的技术难关。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经过数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首创高能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离域化」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电解液设计对主导溶剂化结构的依赖。
团队负责人、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文彬介绍,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团队实现了高能量密度电池「Battery600」的性能目标,并成功实现了高能量密度电池组「Pack480」的可扩展性,为未来锂金属电池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团队已经掌握了高能锂电池「材料─电解液─电极─电池」全链条核心技术,全部原材料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并且具备了高一致性批量化生产能力,预计今年下半年全面投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