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九月四日电】中国科大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分析「洞察」号数据,首次确证火星存在固态内核。该成果于九月三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线上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洞察号」(InSight)探测器记录的数据,首次确证火星内部存在一个半径约六百千米的固态内核,并揭示其主要成份构成可能是富含轻元素的结晶铁镍合金。
火星作为太阳系内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类地行星,一直是行星内部结构与演化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深空探测的核心目标之一。但对行星深部结构的探测向来充满挑战。
相比地球,对火星内部结构的探索难度更大。为突破这一挑战,该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引入火震阵列分析方法。研究发现,火星核具有分层结构:外层为液态核,而更深部则存在一个波速更高的固态内核。
结合不同火核震相,团队测得火星固态内核半径约六百公里,占火星半径的五分一。若将火星按比例放大至地球大小,其内外核结构比例与地球高度接近。
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突破性地证实了火星与地球相似的核幔分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