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捷安特因“強迫勞動”遭美暫扣 學者嘆:台灣崇洋媚外傷產業
香港新闻网 09-26 372818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9月24日宣布,因懷疑涉及“強迫勞動”,對台灣自行車大廠巨大機械(捷安特,Giant)生產並出口至美國的自行車與零組件下達暫扣令(WRO),禁止相關產品進口。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分析,此案不僅凸顯台灣外籍勞工制度長期未解的問題,也暴露國際輿論對台灣產業的潛在威脅。

資料圖(圖源:台灣“中央社”)

台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據了解,這是美國今年的第三起同類案例,先前僅針對中國一間漁業公司及韓國一處鹽場。CBP 在聲明中表示,調查發現捷安特存在多項強迫勞動跡象,包括濫用脆弱勞工、惡劣工作與居住條件、債務奴役、扣留工資及過度加班。美方批評,捷安特透過這些手段降低生產成本,使美國企業遭受數百萬美元不公平競爭損失。CBP同時指出,如果捷安特無法提供證據證明其產品不涉及強迫勞動,美方可將暫緩令升級為“裁定”,直接沒收貨物。CBP 指出,此次“暫緩放行令”僅適用於台灣工廠出貨,不影響捷安特在中國與越南的產品。

捷安特回應表示,公司早在去年即針對外籍勞工制度展開改革,包括由公司支付招聘費用、改善宿舍條件等,並強調將提出請願書,爭取撤銷WRO。捷安特指出,該措施僅影響台灣製造並出口至美國的產品,預估對合併營收影響約4至5%,而美洲市場銷售額去年占比不到9%,其中多數產品來源於越南與中國工廠。

這起爭議源於國際媒體與非政府組織的調查報導。2024年《世界外交報》揭露,包括捷安特在內的台灣自行車廠外籍移工為取得工作,需支付高額仲介費,金額甚至相當於兩個月薪資。儘管捷安特已承諾分擔部分費用,相關批評聲浪仍持續。非營利組織商業與人權資源中心亦在報告中提出類似指控,使國際關注進一步昇高。

旅美教授翁履中25日在臉書發文分析,此案不僅凸顯台灣外籍勞工制度確實有改進空間,更揭露一個現實:美方的決定,多半依據在台灣活動的外籍調查記者報導。台灣雖以“對外國人最友善”自豪,但這份自由環境讓外國人能順利推進其關心的環保、勞權等議題,結果卻可能被國際輿論或政府轉化為制裁工具。台灣以為自己因為友善就能贏得理解,但在外籍調查者眼里,衡量標準不是“你努力了沒有”,而是“你有沒有達到我認定的標準”。只要不符合,他們就會毫不留情地批評、揭露,甚至帶來制裁。

翁履中直言,“今天是捷安特,明天可能是半導體碳排放,後天可能換成其他產業的勞動制度。”為何外籍記者不選擇政治體制不穩定、資訊封閉的地區深入調查?原因正是台灣穩定、自由,對外籍人士友善,才讓他們能“舒舒服服地在台灣批判、揭露”。

翁履中還提醒,台灣社會過於重視外籍聲音,甚至喜歡藉由外國人的口批判本土對手,往往將其話語視為“國際觀點”,而忽略自身立場,雖然調查揭露問題本身有其價值,但其帶來的國際衝擊已超出台灣預期,未來恐怕會蔓延至更多產業。

總結來看,捷安特事件既是對台灣外籍勞工制度的警示,也反映出台灣在國際輿論場域的脆弱處境。翁履中呼籲,台灣當然應繼續歡迎外籍人士,但更需要反思,是否過度崇洋媚外,把外籍聲音看得比自己的聲音更重要。 (完)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