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北京九月二十八日电】(香港中通社特约记者庄恭百)北京一商场内的宣传语,「一间不只属于她的房间」,让人耳目一新。朝阳大悦城商场今年八月改造母婴室,升级为育婴室。门口「男士勿入」的提示牌被撤下,换上的贴图写著「共同育儿」四字,引起民众讨论。
如今,「仅限女性」的母婴室不再能满足多位家庭成员的亲子育儿场景,也易将照顾护理幼儿之责推脱在母亲肩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开始著力对母婴室进行改造,打造共同育婴室、父婴室、超级奶爸区等空间,传递出「共同育儿」的理念转变。
北京朝阳大悦城工作人员称,育婴室内,爸爸可在换洗台区域为孩子更换尿布、冲泡奶粉、喂养辅食。哺乳区则为妈妈们保留私密空间,设有自动门和隔帘,与换洗区明确分隔。据记者观察,朝阳大悦城周末人流较大时,约十分钟就会有一组家庭使用育婴室,包括父母和奶奶(外婆)一同进入。
「妈妈在里面忙碌时,爸爸总不可能在外面干等著。」秦明家有两个小孩,一个四岁,一个七岁,参与到孩子日常出行的照护任务中,他习以为常。在他看来,对「共同育儿」空间的需求本就长期存在,「妈妈一个人难免忙不过来,我每次都会进去帮忙,只是涉及隐私问题,那时的母婴室常以家庭为单位进出。」
「这是社会观念的进步,这样的空间越多,越能无形中促使更多父亲履行育儿职责。」海逸(化名)推著八个月大的宝宝进入母婴室,等待妻子哺乳。这是他第一次进入这家商场的育婴室。他说,有些母婴室空间较小,较为简陋,一家人进去转不开身;有些母婴室设有「男士勿入」字样,自己只能选择在家庭卫生间「速战速决」。
而对于育婴室的设计,也有担忧之声。尽管哺乳区与换洗区、休息区分割,但朱迪(化名)还是担心空间共用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而一些商场的创新实践,值得被看到。例如,北京朝阳区的蓝色港湾育婴室,设置独立上锁的单间哺乳室。同处于朝阳区的惠多港购物中心还专门设立「父婴室」。
「育婴室的标识还是要更明显才行,或让空间再大一些。」朱迪说,「育婴室的指向或还不够明确,常见爸爸们在门口等待,一些人也许并不知晓男士可以进入。」在她看来,推动「共同育儿」从小部份实践转变为社会共识,还需开辟更大规模的「共同育儿」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九月初宣布,正式全面对三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年三千六百元人民币的育儿补贴。「育婴室」的普及与育儿补贴的落地,正在展示出:育儿是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