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破發率創9年新低 專家:香港IPO新政催生健康打新潮
香港新闻网 10-13 48181

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新股市場持續火熱。截至10月12日,港股市場年內共有69只新股上市,其中5只新股網上發行認購倍數均超過5000倍。同時,港股新股首日破發率降至24%以下,創下九年來新低。

香港證券交易所。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如果把這股熱潮放置在更宏觀的改革議程下,則可透視香港資本市場變革的進展和方向。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在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近些年香港在推動上市制度現代化、市場互聯互通方面發力明顯。由此擴大了跨境資金流動,吸引境外資金參與內地市場,使香港日益成為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的樞紐。

香港資本市場今年表現亮眼,引發投資者熱情。為讓市場逐漸回歸理性。今年3月,香港證監會向持牌機構發佈多項指引,其中一項是向投資者收取10%最低預付認購資金,即最高允許10倍杠桿,標誌著港股百倍打新成為歷史。而眼下這輪“打新熱”正是在監管規範後實現的。

2024年,港股70只新股發行,上市首日破發24只,占比34.3%;到年底收盤,破發38只,占比54.3%,打新股虧損的情況并不少見。新規出台後,對一人多戶打新的打擊力度顯著加大,融資杠桿回到FINI系統上線以前。

“券商憑藉高杠桿當然可以吸引一批人來買,但并不能保他們賺,上市之後很多人立刻就虧了,所以這種方式是不可靠、不可持續的。證監會的這些監管措施本質就是要推動市場健康發展。”莊太量教授表示,“股票市場的健康成長,不是靠高杠桿操作就可以實現的。”

同時,從今年8月起,港交所實施一系列IPO定價與公開市場規則修訂,優化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流程。此舉降低了申購與配置的不確定性,利好發行人定價和散戶參與意願,從制度端刺激了打新熱情。

今年以來,香港IPO市場增長強勁,集資總額近1500億港元,位居全球首位,且國際長線資金參與度明顯增加。港股氣氛暢旺,恒生指數今年來累計上升超過30%;交投創歷史新高,每日平均成交額超過2500億港元。這些成績與香港多年來持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密切相關。

莊太量以引入同股不同權制度、允許尚未營收的生物醫藥公司上市為例,是為了增強香港對“新經濟”與生物醫藥公司作為上市首選地的吸引力,應對全球金融中心之間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爭奪。

除了推動上市制度現代化,近些年香港在市場互聯互通方面發力明顯。擴大跨境資金流動,吸引境外資金參與內地市場,香港日益成為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的樞紐。

隨著改革持續推進,莊太量認為,未來應提高上市公司門檻和持續義務,完善退市機制,關注“質”,而非單純追求“量”。“一些公司上市後長期表現差,不能讓它們在市場上滯留,我覺得當下有10%的‘泡沫’可以去掉。”為了提升市場整體質量和保護投資者利益,他建議可將上市公司一部分募集資金作為抵押,“如果日後它表現差,完全可以把這個錢回發給小股民。”

莊太量強調,香港資本市場改革不光要重視“供給”,如推動企業上市,還要注重“需求”,確保有長期且足够的買家和資金,尤其是吸引機構性外資,供需兩端需互相強化促進。(完)

编辑:高原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