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六日电】(记者孙自法)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传统开采往往伴随著严重的环境生态破坏,因此,是否有更清洁、更可持续的稀土获取方式备受关注。
记者六日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悉,该所朱建喜研究员团队从大自然寻找线索,最近在一种名为乌毛蕨的蕨类植物体内,不仅发现大量富集的稀土元素,还首次观测到这些稀土在植物组织细胞间「自我组装」,形成名为一种叫「镧独居石」的矿物。
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天然植物中发现稀土元素的生物成矿现象,而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矿物主要在岩浆或热液活动等地质过程中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环境。
该项重要研究进展的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线发表,不仅揭示出植物对稀土的「解毒」与矿化机制,也为未来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路径:通过种植乌毛蕨等超积累植物,可在修复污染土壤、恢复稀土尾矿生态的同时,从植物体中回收高价值稀土,真正实现「边修复、边回收」的绿色循环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