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嘉兴十一月十六日电】作者黄彦君漫步于浙江杭州植物园赏秋,一处植物文创店吸引著游客王曼宁的目光。该店外摆放著卡通海报,推门而入,绿植盆栽、冰箱贴、创意玩偶琳琅满目。「没想到绿植也能做成文创,我想买一棵海芋,为家里增添生机。」王曼宁说。
办公室迷你盆栽、卧室助眠鲜花……当下,生命力旺盛、有疗愈属性的绿植及周边产品成为年轻人的「新潮玩」,并催生新的产业趋势。
中国花卉协会发布的《二零二五全国花卉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悦己型消费和即时零售驱动下,二零二四年中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近二千二百亿元(人民币,下同),热带植物和个性特色绿植消费占比持续攀升。
在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农创园,「九五后」农创客廖万甜曾以二点六万元的价格卖出一片「花生马戏团」花烛叶片。
「很多人觉得种花养草是中老年人的爱好,事实上,养植物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美学』。」廖万甜捧起一盆「红水晶」花烛,其丝绒质感的叶片上爬满美丽纹样。
二零二零年,看好绿植发展前景的廖万甜辞去白领工作,投身园艺行业。除了从美国、印尼、泰国等地引入植物母本,她还与科研单位合作探索自主育种。「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根据需求不断更新迭代。」目前,其绿植基地拥有四百多种室内植物种质资源,总产值超一千万元。
观叶植物、食虫植物、盆栽鲜花……崇福农创园内,从高价稀有品种到平价常见植物一应俱全。「花卉园艺是园区的热门创业板块,这一行业附加值更高、利润可观,契合年轻人的创业需求。」相关负责人金晓毅介绍,绿植产业尚处于发展上升期。园区通过对接科研院所、支持电商孵化等多项措施,助力创客打造个性IP。
近年来,传统花卉大省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纷纷布局绿植专业基地,海芋、蔓绿绒、锦化龟背竹等「网红」款种苗从依赖进口转向自主培育。以山东青州为例,当地花卉年产值超一百二十亿元,一些热带绿植甚至会「反向销售」到东南亚等地。
钟爱绿植的年轻人也越来越专业,关注植物细分赛道、养护方法、品种故事。一批卖家开始经营自媒体账号、组建粉丝社群。
「九零后」浙江青年创业者陈思冲曾是摄影师,因爱好而入行,如今是一名专注私域流量的鹿角蕨「买手」,不仅运营线上直播间,也搭建了线下基地。
「绿植能够带给人情绪价值,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我们的客户群体年龄普遍在二十岁至四十岁之间,平时大家经常交流种植日常、分享『养鹿』心得。」陈思冲说,前往世界各地帮客户「淘」到满意的植物,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上述趋势背后是消费需求的变化。业内人士分析,花卉绿植行业从观赏经济向情绪调节品和空间美学元素延伸,一条集体验、服务、品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链逐渐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