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七日电】(记者徐婧)「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馆藏十八至十九世纪中国纹章瓷特展」十七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揭幕。展览通过一百三十五件套天津博物馆藏中国纹章瓷器,展现纹章瓷在定制和收藏过程中的中西文化交流。
明清的外销瓷被称作中国瓷器的「异域之花」,产自国内,扬名海外,遍藏西方各大博物馆,颇具时代色彩和中西文化交流特征。纹章瓷是一种特别定制的外销瓷器,以其华美瑰丽的装饰效果、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成为外销瓷中的精品。
本次展览分为「瓷路海贸」「世族佳器」「美美与共」三个单元。「瓷路海贸」简要介绍了中国纹章瓷的来样定制过程和商贸活动;「世族佳器」重点展现纹章的承袭组合及中国外销纹章瓷的社会功能;「美美与共」以瓷器边饰风格的变化,展示了中西审美在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如何相互渗透。
纹章瓷蕴含著中西文化交流的基因,在瓷器发展史上具重要地位。展品中,清雍正广彩伊佐德家族纹章纹盘为爱尔兰的伊丽莎白.伊佐德定制,她因在房地产业的成功而著名。而在清代来华定制的数千套纹章瓷中,仅有三十套为女性定制;清雍正广彩金家族纹章纹盘为铁红描金风格,巴洛克式纹章绘制极为精细,盘沿绘中国传统纹样;清雍正广彩沃尔尼家族纹章纹酱汁杯模仿西方十八世纪早期银器造型,杯身间还绘有中式杂宝纹。
本次展览以文博机构联动办展的形式,推动区域文化的资源共享,深化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成果,助力打造京津冀文化共同体。展览将持续至二零二六年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