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玉屿江阴:琼田寺与白居易的交集
华人头条 11-25 16654

佛教有个著名的鸟窠禅师的故事,说禅师云游杭州时,见西湖秦望山有一棵松树枝繁叶茂,盘屈如盖,于是就住在上面,因松树上有一个鹊巢,有人又叫他“鹊巢和尚”。白居易知杭州,前往拜访,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赶紧下来吧!”鸟窠禅师笑着答道:“太守,其实你的处境更危险啊!”白居易百思不得其解,反问道:“我在朝廷为官,位镇江山,何险之有?”鸟窠禅师说:“薪火不停,识性交攻,安得不危?”意思是说官场沉浮,勾心斗角,危险处处皆在。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又问鸟窠禅师:“那如何禅解?”鸟窠禅师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说:“这三岁小孩都知道,不见得有什么高见。”鸟窠禅师严肃地说:“三岁孩儿也解道得,百岁老人略行不得。”白居易被他这么一说,对鸟窠禅师肃然起敬,完全改变了那种自恃清高的态度,于是拜鸟窠禅师为师,先后为其写了两首《赠鸟窠和尚》的诗,第一首:

形羸瘦骨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6c4a91ff37b44e78d7ca20159e5956e8.jpg

第二首:

空门有路不知处,头白齿黄犹念经。

何年饮著声闻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白居易还有一首著名的《鸟窠与白居易》诗: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4559a493e8cd32ce2acf2a8aeb287bd7.jpg

这一段历史史书上多有记载,白居易和鸟窠禅师的故事也为世人所知,那他和福清江阴又有什么交集呢?

9b808784f3f418327ef0f5e77e42cdcb.jpg

查阅鸟窠禅师生平,浙江富阳人。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圆修。出生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晚年移居福清白屿(今江阴镇),圆寂于唐大和七年(833年),享年99岁,僧龄达80多年。白居易被贬苏州为刺史后,鸟窠禅师也离开杭州,南归于闽,并在福清江阴岛琼田山旁边垒洞为家,作为隐居之所。他在此期间与当地村民互动,常诵读白居易的诗文,传播禅法思想。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将其隐居的岩洞命名为“鸟窠岩”,此遗迹至今仍存于江阴镇琼田山附近。

bc637e0397be49c3b80b8231e7f9e7ef.jpg

我们驱车前往位于江阴后庄村的琼田禅寺。查阅琼田寺的历史,康熙版《福清县志》卷十一、乾隆版《福清县志》卷二十均有记载,不过都只有简单四个字“在江阴里”。《八闽通志》卷七十五——寺观中这样记载:陈田寺,在县南江阴里白屿之巅,宋建隆元年建。《福建通志》总卷十三记载:陈田院,在江阴里,宋建隆元年建。

8f9029b9bb5ace0b736a9fcdbc27a042.jpg

宋淳熙梁克家《三山志》卷36寺观类四这样记载:陈田院:江阴里,同年置。在白屿山之巅,岩穴佳胜,四望沧溟。旧产钱一百八十七文。《曾记》一百四十六文。从所有的史书记载上看,《三山志》的陈述最为详实,并且时间还最早。“产钱”又指“夏税产钱”,就是土地税钱。一般每亩三四文至数十文,重赋之地亦有达一二百文者从产钱一百八十七文来看,按每亩纳地产税10文计算,寺院的土地有180亩。如今的琼田禅寺已经维修一新,历史的痕迹早已抹去。我们在寺院边上发现一处泉眼,这里依然是众多村民前来取水之处。崖壁上刻有灵泉两个大字。寺院后方发现一处石头碾,隐约刻着“当山政舍”四个字。

684cb91a53c9fd054f361eb3db881495.jpg

《福清县志》里这样记载白屿山:白屿山,在江阴里,又名陈田。山之绝顶有鸿休崖,崖窦天成,下瞰沧溟,浩无际涯。昔尝有僧鸿休居此,故名。又鸟窠岩,在鸿休岩之西,累石为之。《三山志》也记载了鸟窠禅师与白居易的故事。

114f9cb8201d3655a36f31a67cce4da8.jpg

寺院后方的墙壁刻着“重建玉屿琼田禅寺记”,记载寺院始建于宋建隆元年(960年),讲到鸿休禅师在此修真,后主持黄檗寺,鸟窠禅师于公元824年在此传法。不过这里陈述的史实出处尚未核实。鸟窠禅师与福清的交集,过去仅见于当地的传说。但在中国禅宗典籍上有两位不同的鸟窠禅师。

一是《宋高僧传》中记载的鸟窠禅师。《宋高僧传·唐杭州秦望山圆修传》中说:“释圆修,姓潘氏,福州闽人也。生而岐嶷,长而俊迈。”俗籍福州,师父为百丈怀海禅师,法号为圆修,圆寂于唐太和七年(833)九月二十二日。没有和白居易交往的机缘语录记载。

二是《宋高僧传》以外的典籍中记载的鸟窠禅师,俗籍杭州富阳,法号为道林,师父为径山法钦禅师。圆寂于唐长庆四年(824)二月十日。记载有鸟窠禅师和侍者会通以及白居易等人的机缘语录。

d811f325d6ca504a2f93037bb310ef00.jpg

近期,我们又发现了圆极居顶禅师《福州府黄檗山建福禅寺兴造记》一文,明确记载鸟窠禅师曾任黄檗寺唐代第五任住持。这一史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禅宗在东南沿海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案例。至于哪位鸟窠禅师其晚年选择福清江阴作为终老之地,《宋高僧传》中关于鸟窠禅师俗籍“福州闽人”的记载似乎是一种侧面呼应,但也不排除籍贯富阳的鸟窠禅师的可能,毕竟和尚云游四方,择地而居也是大概率的事。而福清“鸟窠岩”等遗迹,则成为联结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我们也期待着更多文物考证的发掘与发现。

撰文:白撞雨

    高 山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