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行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不到半個月,細則已正式落地。8月12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及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支持範圍、貼息標準及經辦機構等內容,政策將於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實施。9月起內地個人消費貸享貼息,最高省3,000元人民幣。 (新華社圖片)
根據《實施方案》,符合條件的居民個人,在經辦機構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不含信用卡業務)中,實際用於消費且能通過發放賬戶等方式識別相關消費交易的部分,可享受貼息支持。適用範圍包括單筆5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消費,以及單筆5萬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車、養老生育、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家居家裝、電子產品及健康醫療等七大重點領域消費;單筆5萬元以上的消費,貼息按5萬元金額上限計算。政策期滿後,將視效果研究是否延長及擴大範圍。
貼息標準為年貼息比例1個百分點(按符合條件的實際用於消費的貸款本金計算),且不超過貸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財政與省級財政分別承擔90%與10%的貼息資金。政策期內,每名借款人在單一機構的貼息上限為3000元(對應累計消費30萬元),其中單筆5萬元以下的累計貼息上限為1000元(對應累計消費10萬元)。
貸款經辦機構包括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信、光大、華夏、民生、招行、興業、廣發、平安、浦發、恒豐、浙商、渤海銀行)及5家其他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微眾銀行、螞蟻消金、招聯消金、興業消金、中銀消金)。地方財政部門亦可因地制宜對其他經營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給予貼息支持,擴大政策覆蓋面。
財政部適時組織抽查監督
《實施方案》要求經辦機構合理設定貸款額度、期限及利率,自主決策發放條件並及時放款,同時加強資金用途及風險管控。在結息時,須按規定比例和上限計算貼息金額,直接在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中扣減,並通過短信、APP等方式通知借款人貼息情況。財政部將適時組織抽查監督,對違規行為依法處理,必要時採取約談、通報或扣減預算等措施,防止資金被挪用或套取。
值得注意的是,在現行監管規則下,30萬元以下的個人消費貸款和50萬元以下的個人經營貸款可由借款人自主支付或提現,銀行無需受託支付給特定交易對象,雖利於促進消費與支持小微企業,但也增加資金流向監測與貸後管理難度。
此前,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由總理李強主持,提出對個人消費貸款與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進行貼息,有助降低居民信貸與服務業融資成本,激發消費潛力與市場活力。會議要求簡化辦理流程,加快政策落地,並嚴格監管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政策公布後,六大國有銀行及多家股份制銀行在社交平台表示,將積極推進落實。
編輯:銘笙
极易付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