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十月十七日电】台北消息:台湾《旺报》十月十六日刊登题为《两岸车价比一比吓你一大跳》的社论,称台湾汽车贵得「离谱」,特斯拉Model3在台湾卖一百六十九万新台币,大陆只需要一百零五万,宝马Z4台湾售价三百七十二万,大陆只要二百一十二万。
文章指出,离谱的价差令人咋舌,更揭示汽车市场的扭曲。一水之隔的海峡,竟成为一道深不见底的价格鸿沟,台湾消费者只能吃闷亏。
这种差价并非偶然,台湾长期对大陆整车进口设下重重壁垒,仅允许以全散装件模式进口,组装成本居高不下。台湾汽车市场规模不够大,无法摊平高昂的前期投资,而本土车企多为合资,缺乏足够的诱因建立规模化生产基础与研发能量,未建立完整的产业链,竞争力不足。
如今台当局对大陆车企的防堵已非技术性管理,而是政治盘算。比亚迪将台湾列为二0三0年重点销售市场,却遭台主管机关以「未取得车型合格证」为由禁止销售。这种选择性的封锁,已非保护本土产业,而是意识形态导向的市场排除。
讽刺的是,台当局却对美国汽车大开绿灯。台当局与美方进行「对等关税」磋商时,同意取销美系汽车的进口限制,并明言不会全面开放其他车辆。这种选择性开放,将地缘政治凌驾于产业发展与消费者利益之上,形成制度性不公。
台当局交通主管部门虽定下二0三0年新能源车占比达百分之六十、二零三五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目标,但在制度性障碍阻拦下,这些目标将沦为空谈。若无法引入具竞争力的车型与技术,台湾的电动车进程将停滞不前,消费者也将继续在高价市场中苦苦挣扎。
《旺报》指出,台湾消费者的困境并非无人知晓。多位网红与车评人赴大陆参访后,纷纷感叹台湾车价之高、选择之少。若台当局能开放更多大陆车型进入,不仅有助于消费者享有多元选择,也可能促进本地产业的技术升级与市场竞争。然而,台当局对大陆整车进口设下诸多限制,政策以「安全」或「产业保护」为名,实则形成制度性壁垒,使台湾消费者无法享受价格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