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关心-澳门头条新闻社
简体 繁体
粤黔协作 | 42个就业帮扶车间 托起易地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
新快报 11-05 39340

10月20日清晨7时30分,长寨街道顺兴社区居民柏春花送完孩子上学,步行2分钟便走进社区内的国鑫手套就业帮扶车间,指尖翻飞间开启一天的工作。“每月能挣2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柏春花的笑容里满是满足。

这份“家门口的幸福”,源于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长顺小组(下称“长顺小组”)的精准施策 。 入驻以来,长顺小组助力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核心目标,以粤黔协作资金为纽带,以就业帮扶为抓手,通过建车间、搭平台、强技能、优政策,让搬迁群众在安居之后,稳稳握住了致富的“金钥匙”。    

正尚就业车间内,几位工人正专注劳作。

建车间搭桥梁:

——把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

“以前去浙江打工,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孩子的学习、老人的身体都顾不上。”柏春花2019年随家人搬迁到顺兴社区后,曾一度为务工与顾家的矛盾犯愁。转机出现在长顺小组推动建设的就业帮扶车间里 —— 为破解搬迁群众“就业远、顾家难”的痛点,长顺小组将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作为核心抓手,一方面精准对接长顺县产业基础与群众需求,科学规划车间布局;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粤黔协作资金,为车间建设与运营注入“强心剂”。

柏春花在就业帮扶车间缝制手套。

今年以来,长顺小组累计争取粤黔协作资金363万元,推动长顺县新认定国鑫手套、正尚加工厂等6个就业帮扶车间,涵盖环境卫生、食品加工、铝合金门窗加工等多个群众易上手、适配性强的领域,直接新增就业岗位 800 余个。

“我们把就业帮扶车间建在群众‘家门口’,就是为了化解他们照顾家庭与外出务工之间的矛盾。”长顺县人社局工作人员谢娟介绍,针对部分因照顾老人、孩子而无法外出的群众,一些车间还推出了弹性工时制度,让他们既能务工又能顾家。

现场忙碌而有序,展现出专注而忙碌的氛围。

“以前在省外打工,一年才能回一次家,现在车间就在楼下,下班就能辅导孩子作业。”顺兴社区的就业帮扶车间正尚加工厂内,搬迁户梁王妹正忙着加工锡箔纸等材料。她已经在这里工作6年,“现在带小孩特别方便,下楼就能上班,而且时间灵活,带小孩、照顾家里都特别方便。”

企业人员在给求职者介绍单位情况。

今年以来,长顺县还通过举办多场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会为搬迁群众和企业搭建对接桥梁,县人社局同步提供政策咨询、职业规划等服务,更组织60余名求职者前往北方树人高级中学、贵州黔溯鲜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入企探岗,让求职者直观了解企业情况。

易地扶贫搬迁点顺兴社区。

强技能优政策:

——为致富之路 “筑根基”——

“光有岗位还不够,要让群众掌握技能。”长顺县就业局局长黄志雄表示,目前已整合农业、人社、教育、妇联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在粤黔协作的资金支持下,在全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群众由普工向技工转变;邀请高技能人才担任讲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群众培训结束后,直接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今年以来,全县已开展农机、叉车、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24期,培训群众1200余人次。

社区内开设的正尚加工厂。

为鼓励更多企业吸纳搬迁群众就业,在粤黔协作的支持下,长顺县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对吸纳“三类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10人及以上的经营主体,优先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并给予2万至5万元不等的补助资金。

长顺县玉城环境有限公司就是政策的受益者 。该公司吸纳了190名群众就业,其中“三类人员”61人,前不久刚通过长顺小组申请到5万元就业帮扶车间补助。“不仅公司享受就业帮扶车间补助,我们的环卫工人去年还获得县工会300元的慰问金。”公司副经理班雪拿着补贴发放凭证,语气里满是感激。

长顺县就业帮扶车间。

截至目前,长顺县已累计认定就业帮扶车间42个,争取各类资金发放补贴143万元,其中粤黔东西部协作资金兑现87万元,带动企业新增就业岗位 3000余个。如今走进长顺县各易地搬迁安置点,就业帮扶车间里机器轰鸣,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粤黔协作的助力下,这些扎根在群众身边的 “增收站”,不仅让大家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更为长顺县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干净整洁的顺序社区。

编辑:高原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Copyright © 2018-2025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公网安备:44049002000479号 粤ICP备:180573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