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大地,青山如屏,绿水如带。近年来,随着黔南州自然保护地管护能力的持续提升,这片绿水青山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目前,黔南州共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50个,总面积达33.56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2.81%,,正以系统化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茂兰自然保护区。(图源荔波融媒体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能力,林业与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分别印发《自然保护地内四类违法行为案件和线索移交的实施细则(暂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施细则》,强化自然保护地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自然保护地内各类违法行为。同时,《黔南州促进自然保护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黔南州“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制度》等文件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中的职能职责,构建起统一、规范、高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
为严控自然保护地内问题“增量”,黔南州强化巡查监管。由林业部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共同组建巡查队伍,每月对各类自然保护地重点区域开展1次以上巡查,并建立巡查台账,及时制止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的苗头性问题。同时,利用国土卫星影像,结合国家、省下发的疑似问题图斑,定期监测、现地核实自然保护地内变化图斑,对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将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通过推行社区共管模式,聘用当地居民担任管护员,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2025年,全州自然保护地内未新增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都匀绿博园。 肖伟 摄
为推进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利用,黔南州积极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推进利用强度较大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全州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全部获得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在项目选址选线过程中主动对接,对确需占用且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指导项目业主单位办理占用自然保护地核准手续,并加强项目建设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生态保护措施落实到位。2025年,共指导项目业主单位办理占用自然保护地核准手续21个,其中,占用湿地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4个,风景名胜区16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黔南州依托自然保护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地管理新模式,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聘用管护员和生态护林员等形式,引导当地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利用,促进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据统计,全州依托自然保护地建立的3A级以上旅游景区36个,占全州3A级以上旅游景区总数的56%。特别是荔波县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和自然保护地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特色之路,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实践。
编辑:铭笙

看牙就到诺雅美口腔
| 横琴澳闻头条传媒有限公司 | |
| 邮箱:Macauheadline@163.com | 澳门地址:澳门商业大马路澳门财富中心5楼 |
| 网址:http://www.macaoheadline.com/ | 珠海办事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三一南方總部大廈一號樓1108 |